最近的成都车展上,汽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
在那么多闪亮登场的新车里,有一台车突然就火了,火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就是名爵的全新MG4。
要说它有多火,咱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在发布会之后,它的限时补贴价定在了6.58万元起,这个价格一出来,全国的大定订单在短短的39分37秒里就突破了一万台。
这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两秒钟就有一个人下单,这比网购秒杀还夸张。
而且这还不是昙花一现,在正式发布前的24天预售期里,它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了4.5万台。
看到这些数字,很多人心里肯定会犯嘀咕:现在买车的人都这么冲动吗?
是不是光图便宜?
一台不到七万块钱起步的电动车,真的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好好聊一聊这台车是怎么在一片红海里冲出来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价格确实是它最锋利的一把刀。
6.58万起步,这个价格直接插进了当前电动车市场竞争最激烈,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价格区间。
但是,如果我们以为它仅仅是靠低价取胜,那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如今的消费者都非常精明,尤其是在买车这种大件商品时,光便宜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更看重的是“性价比”,通俗点说,就是我花的这笔钱,到底值不值,能买到多少东西。
名爵MG4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基础上,给出了远超这个价位预期的配置和技术,让人感觉占了天大的便宜。
这里有两个最典型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
第一个是它全系标配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
可能很多对汽车不太了解的朋友对这个名词很陌生,没关系,我打个比方您就明白了。
这颗芯片在汽车里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手机里的高端处理器,比如苹果的A系列芯片或者高通的骁龙旗舰芯片。
它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车里那块大屏幕反应快不快,用起来顺不顺手。
在过去,这颗8155芯片基本上是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智能电动车的专属配置,是很多品牌拿来炫耀的核心卖点。
而名爵这次直接把它装在了这台不到十万块的车上,并且是标配,不是高配车型才有。
这就好比你花钱买了一部入门级的千元手机,结果发现里面装的是最新款iPhone的处理器,那种流畅顺滑的操作体验,和同价位其他车型那种点一下要等半天的卡顿感,形成了天壤之别。
对于现在越来越习惯智能设备、对卡顿零容忍的年轻家庭来说,这种体验上的巨大提升,吸引力是非常致命的。
第二个例子,是它应用了半固态电池技术。
这个词听起来更专业了,但它带来的好处却非常直观,那就是“安全”。
我们都知道,电动车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电池安全问题。
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在受到剧烈碰撞或者穿刺的时候,有一定概率会发生热失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火燃烧。
而半固态电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更先进、更安全的电池技术,它能大大降低这种极端情况下的起火风险。
这项技术在行业里还属于比较前沿的,很多品牌还停留在宣传阶段,或者只用在极少数高端车型上。
名爵把它用在了MG4上,等于是在向所有潜在客户传递一个信息:你不需要花几十万,用一个非常亲民的价格,就能享受到更安全的未来科技,让你和家人的出行多一份保障。
这种“技术下放”的策略,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低价电动车就是“廉价、低配、不安全”的刻板印象。
它不是在做一台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在用实打实的技术告诉大家,平价同样可以拥有高价值。
说完了内在的配置,我们再来看看作为一台家用车最根本的属性——空间。
这也是MG4非常高明的一点。
它把自己定位在A0级这个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型车。
这个级别的车,好处是车身小巧,在城市里开起来灵活,找车位也方便。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内部空间通常比较局促,尤其是后排,坐着会觉得憋屈,不太适合家庭使用。
MG4却在这里玩了个“障眼法”。
它的车身尺寸确实是小型车的规格,但它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却达到了惊人的2750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们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市场上卖得非常火的比亚迪海豚,轴距是2700毫米,已经被很多人称赞空间大了。
而大众的ID.3,一款定位比它高一个级别的紧凑型车,轴距是2765毫米。
也就是说,MG4用一个小型车的“外壳”,装下了一个接近紧凑型车的“内核”。
这多出来的轴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后排腿部空间变得非常宽敞。
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靠背还有不小的距离,长途乘坐也不会感到难受。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后排空间是买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它可能要坐老人,要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MG4这种“小身材、大空间”的设计,精准地满足了家庭用户对于实用性的核心需求,让他们觉得这台车虽然不大,但用起来却非常舒展、得体。
当然,作为一台电动车,续航和动力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MG4在这方面走的是一条非常务实的路线。
它提供了437公里和530公里两种续航版本。
这个续航里程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是完全够用的。
如果你只是上下班代步,可能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足够了。
周末想带着家人去周边的城市或者郊区玩一玩,也基本没有什么续航焦虑。
它没有盲目地去追求七八百公里的超长续航,因为那意味着电池成本会大幅增加,最终车价也会水涨船高,超出了目标用户的预算范围。
MG4的选择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动力方面,120千瓦的电机带动这台小车,可以说是绰绰有余,日常在市区里开,起步轻快,动力响应及时,开起来感觉很轻松。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尤其是在这个价位。
MG4为了实现极致的性价比,也做出了一些取舍。
比如,它之前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版本是后轮驱动的,操控性更好,更有驾驶乐趣,但为了控制成本和优化内部空间,在国内的版本改为了更常见的前轮驱动,对于追求驾驶感受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小遗憾。
另外,为了让车开起来更有支撑感,它的悬挂调校得偏硬一些,好处是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但缺点是在走一些烂路或者过减速带的时候,车里的颠簸感会比较明显,舒适性上会打一些折扣。
还有就是它的车机系统,虽然硬件底子(8155芯片)非常棒,但在软件的界面设计和一些功能的逻辑上,还有可以继续打磨和优化的空间。
但总的来说,这些都属于一些可以接受的方面,并没有影响到它在价格、配置、空间这些核心优势上的巨大吸引力。
全新MG4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生动写照,它告诉所有厂家,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只有真正拿出诚意,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去打动人,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