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档子事,说白了就是银货两讫;可真要细究起来,那可就门道多了去了,各种优惠条陈、金融花招,唬得人晕头转向。
近来红旗又祭出杀手锏,号称至高能补五万大洋,这便宜果真这么好捡?
咱今儿就来掰扯掰扯。
先说说这旧车折价抵新。
红旗这回玩了个“亲疏有别”,自家袍泽来置换,那是相当给力,直接奔着五万去了。
可您要是开着别家的车,得嘞,一万打底,要不要随您。
这番做派,明摆着就是“好处不能便宜了外人”。
当然,站在红旗的立场,这也没啥指摘的,毕竟得扶持自家买卖嘛。
可消费者心里,难免犯嘀咕。
更遑论那限购地界的HQ9以旧换新,红旗牌子直接补贴五万,再叠加国家报废津贴,噌的一下窜到七万以上,这力道,着实让人眼馋。
可问题也来了,谁会为了这仨瓜俩枣,硬着头皮选一辆自己压根瞧不上的车呢?
这就好比相亲,对方家底再殷实,可你就是没感觉,难道就为了那点聘礼,把自己后半辈子给搭进去?
再说这“定向输送”,公务员、教书匠、军人,一听就是国之栋梁。
红旗给他们“锦上添花”,又是补助又是低息贷款,甚至连婚庆都能白嫖H9当头车,这待遇,简直是羡煞旁人。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甜头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中龙凤”?
还是说,这背后藏着更深远的盘算?
要知道,这些群体的消费力跟影响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零首付、零息贷款,听着挺诱人,可真能让你省下几个铜板吗?
别忘了,撒出去的鱼饵,最终还不是要钓你这条鱼。
看着好像不用掏腰包就能把车开走,可背后的利息、跑腿费,可一点都不会少。
精明的老板,总有法子让你乖乖地把钱掏出来。
这就跟你去馆子吃饭,店小二热情地招呼你办会员卡,充一百送二十,你以为捡了个便宜,结果呢?
下次还是得去他家吃,而且还得琢磨着把卡里的钱给花完。
红旗这回还响应国家“腾笼换鸟”,又是国家贴补又是品牌让利,加在一块,的确能省下不少银子。
可细琢磨琢磨,这“推陈出新”,真能普惠大众吗?
那些手里只有一辆破烂面包车,甚至压根就没车的人,又该如何是好呢?
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可具体操作起来,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那些“限时抢购”。
什么秒杀车、直播抽奖、限期优惠,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赶紧把钱掏出来。
可消费者又不是愣头青,谁都知道这些都是促销伎俩。
这就好比双十一,商家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热,各种打折券、满减活动,让你觉得不买就亏大了。
结果呢?
买了一堆吃灰的东西,还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说,红旗这回的购车章程,看着挺诱人,可真正能占到便宜的,恐怕还是那些家底殷实、闲暇充裕的人。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买车还得审时度势,掂量掂量自己的荷包,别被那些眼花缭乱的优惠政策给迷了眼。
毕竟,车是用来代步的,不是用来撑场面的。
与其死盯着那几万块钱的津贴,不如好好盘算盘算,自己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座驾。
是追逐排场,还是看重实用?
是钟情燃油车,还是偏爱新能源?
想通了这些关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不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末了,想跟红旗说一句,与其把心思放在搞这些五花八门的营销噱头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上。
只有真正让消费者心悦诚服,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让红旗这个牌子,真正地红火起来。
毕竟,情怀这玩意儿不能当饭吃,质量才是硬杠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