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

7月9日,比亚迪宣布,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有驾

也就是说,只要你驾驶的是搭载天神之眼的比亚迪汽车,在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事故,比亚迪都能承担全部责任。

在深入探讨比亚迪的L4级的智能泊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4级智能泊车。

根据国际通行的SAE J3016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0至L5共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驾驶自动化程度和功能范围。其中,L4级自动驾驶属于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车辆能够完全自主地完成驾驶任务并监控驾驶环境,无需人类驾驶员的干预。

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有驾

L4级智能泊车具体的使用场景就是泊车,当你驶入停车场,只需要发出指令,车辆就能凭借自身的各类传感器以及智能驾驶系统,自主完成从寻找车位、规划路径到精准泊车的全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可以完全“脱手脱眼脱脑”,无需时刻紧盯车辆,甚至可以在车内休息或者做其他事情,真正实现停车的轻松与便捷。L4级智能泊车则极大地解放了驾驶员,能够应对更多复杂多变的停车场景,如狭窄的停车位、不规则的车位形状、周围障碍物较多的情况等,确实省下不少麻烦。

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有驾

比亚迪承诺,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一旦在泊车过程中发生事故,只要是由于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责任将由车企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比亚迪对其智能泊车技术的绝对自信,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发展十余年来,责任划分始终是行业难以解决的痛点。根据国际通用分级标准,L4级意味着发生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当系统误判导致事故发生时,车企往往以“人需监管”为由推卸责任,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损失。这种 “技术闯祸,用户买单” 的怪象长期存在。

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有驾

部分车企通过营销话术构建起技术乌托邦的幻象,但当理想照进现实,事故责任认定却将用户置于被动地位。更关键的是,事故判定依赖车企后台数据,消费者在维权时面临数据霸权的困境。

泊车场景作为高频刚需功能,其安全责任问题尤为突出。业内普遍仅实现L2级水平,多数品牌不承担赔付责任,用户需走商业保险理赔,导致次年保费上涨,少数提供维修补偿的品牌也设置了赔偿上限。

比亚迪的兜底承诺犹如投入汽车行业的一颗深水炸弹,其冲击波或许会重构行业规则。

当大多数车企仍在责任模糊地带游走时,比亚迪率先用真金白银的承诺证明: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是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非让用户成为技术试错的承担者这种“机器过失,人类免责”的责任范式首次在量产车上确立。

智能泊车致车辆磕碰,车企承担全责,比亚迪率先宣布!-有驾

泊车场景因其低速、封闭、高频特性,正成为消费者建立智驾信任的第一入口。比亚迪率先突破这一场景,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责任承担铺平道路。

在商业层面,它证明高阶智驾可脱离“期货营销”,成为即时消费价值;在伦理层面,首次确立“机器过失,人类免责”的责任范式;在产业层面,则倒逼全行业从“功能炫技”转向“责任担当”。

汽车工业走过“油电之争”的上半场,“责任革命”正在成为智能较量的终极战场。比亚迪打开的这个口子,会搅起多大的浪花,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