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

你知道吗?业界最近公布的数数据显示,新款极氪001的电池容量提升到了103度。要说续航,估算在810公里左右(体感不确定,可能有500到850的范围),但这个数字让我感觉,极氪是真的下了血本在做长途神器。我记得去展厅那次,导购还特意强调充电速度快,其实我心里就琢磨,咱们日常用车,续航长了,能少换几次电,心里踏实。

我拿出手机翻看了一下最新申报图,发现新车在设计上变化不大,但尾标上多了103度这几个字。更别说,那个新平台搭载Thor芯片,反应速度快,连急加速都挺顺。其实我估算了一下,这车的电池重量变轻了?或者我猜中了个大概:可能电池在材料上做了优化,能装得更多,重量却没直线上升。但为什么会差了70公斤呢?可能是电池内部的结构优化,换用更轻的材料,但这又太细节,没细想过,估计能带来更好的能量密度。

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有驾

你问我:同价位的竞争车,比如Model Y或者飞凡MAX,长续航版本,实操差别在哪里?这个得看实际驾驶感受。极氪的动力参数变得更强,两驱还能到370千瓦,起步就更劲点。而比亚迪那边,基本还是磨合惯,但在加速或高负载情况下,可能细节差别就会体现出来。极氪的充电平台实现的高压快充,能用到900V,充电速度飞快,我有个朋友试过,10分钟充一半,感觉神奇。这个快充对电池的损耗是不是会更大?这是个问号。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符合新国标安全认证吗?我记得之前听说,三元电池的安全门槛提高了,更多加入主动热管理,尤其在快充时,这个尤其重要。毕竟,99%的事故都跟电池安全挂钩吧。我觉得现在新车的标配都出来了,好像都标称符合国标。但我总觉得,别只看标签,实际用久了,再看电池的表现才真正重要。

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新款极氪的内饰提升不大,但发现它采用了仿皮包裹座椅。哎,这个仿皮肉眼看没啥区别,但心里总觉得很low。为什么不能用真正的皮?成本?还是设计师的审美?其实我觉得,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内饰的用料别太客气。我最担心的是,未来像这类车的内饰会逐渐趋向隔层·塑料感,毕竟成本在那儿。这点我还是希望品质能跟得上。

最近我有个疑问:全系降价四万,这合理吗?我猜,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导向也促使车辆价格要更亲民。实际上,厂家降价,可能牺牲点利润,但换来的却是用户。你会觉得,有没有人会问:降价之后,质量能保证吗?其实我觉得,这也许只是短期策略,长远看还是要看产品的耐久性。

再补一句:目前我能估算的,长途出行这个需求,真不是个小问题。家乡离城市有150公里,普通家庭也许还要靠中途充电续航。而我猜,102、103度的电池容量,能满足不少拼命跑长途的用户。这点,或许也是厂家拼命追新的原因?还是说,消费者的长途刚需太大了?这又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别的品牌,长续航车的内部结构,是不是也在不断追赶呢?

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有驾

我为什么觉得新极氪001未来会成为长途神器呢?其实核心,还是在于那个900V快充和更优的能量密度。用生活比喻,就是把油箱装得更稀薄,但容量还不少。虽然我知道这是个比喻,但你会不会觉得,我这猜测其实还挺合理的?(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想问:未来会不会为了这个续航,牺牲掉某些舒适感?座椅、隔音,乃至整车调校。我觉得,很多时候,只要续航能满足那万一长途,就挺难忍受那些节省的细节。要我说,这一行的平衡感太难把握了。

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有驾

对了,有一个细节让我琢磨:车的充电口结构,似乎变得更标准了。这也许代表极氪在思考生态,意味着充电不再那么局限于某一个品牌,但这是我自己瞎猜,毕竟市场走向确实在变。

说到我就在想:你觉得,下个年度,什么样的车会成为长途出行的标配?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真正的能耐,还是得等时间来验证。

新款极氪001电池容量提升至103度续航达到810公里,四季度上市满足用户长途出行需求-有驾

(这段我就留个悬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被长续航吸引这个问题,才是未来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