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9九月要出新款,这事儿其实也不算意外。去年年底我还在修理厂碰到一个销售,小声跟我说:你看,现在买车的人,很多都在等市场的新动作,尤其是电动SUV,价格弹得很快。当时我没细想过,销售的话其实还挺写实的。就这五六百公里的续航,估算下来,纯电开个100公里大概20块油钱(这段先按下不表),算下来每公里0.2块钱左右,比普通燃油车便宜不少。
我端了杯咖啡打量着桌上一款腾势N9的宣传海报,字体大到九月新款,旁边配着那蓝辰银和红雅金的色块。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个色系,能让车看起来年轻又不失豪华。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或相册,里面赫然有个细节——原厂的轮毂,好像跟上一批车型不同了点,做工细节要更精致。这让我猜测,或许他们在轮毂的材质或样式上有升级,毕竟,一个细节就能提高不少视觉档次。
这次新款,我猜除了颜色,轮胎外观和保险杠都可能会微调一下。官方说变化不大,但我觉得,或多或少会加点细心设计的改变。比如轮眉可能会多一条线,保险杠的线条更硬朗一些,毕竟你不打算打广告,又要让人觉得新鲜。就像我在车间遇到那个修理工,他才打趣说:你看啊,要怎么让老客觉得车不一样,得一点点改牙缝。——其实很有趣,这玩意儿真不是一改就得大翻修,点点细节就会带来感觉上的不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能不能理解车企如此微调的战术?其实不少新车的改款也就是颜值上的小修,小修伴随一点配置升级,价格就能顺带涨一点。有人说你就是图新鲜,但其实那也有道理——消费者被颜值吸引,愿意多掏点钱,也不是没有原因。
我还在想,这次续航难道会有提升?我觉得大概率会,毕竟,电池技术本身在进步,去年我翻了点资料,业内平均每年续航能涨10%左右,估算下来,换新款可能会在165到170公里之间。这其实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数据,但在实操中差别明显。比如我跟朋友在做百公里测试——纯电状态下,从家的车库到朋友店大概跑了86公里,油表还是挺稳的,剩余电量还能多跑十几公里。
这里我就有个疑问:新款会不会在充电速度上加快?其实我觉得,估计不会特别明显。因为充电技术本身依赖基础设施,哪怕车子提升了,每次充电得等个半小时,都觉得没多大区别。倒不如说,车企花大功夫优化续航本身的技术,才是未来。话说回来,这玩意儿就像我们买手机,续航越久越香,但最后发现,有些问题是你没考虑到的,比如电池寿命和充放电的循环次數。这次腾势升级了电池,个中原因我估算可能就是电池制造工艺变得更稳定(也还是猜测,不一定准确)。
这跟供应链的博弈也有点关系。像是材料成本逐步下降,但高端电池依然供不应求,品质差一点就容易爆炸或续航不达标。因此你看到新车最大差别,可能就是内部用料的小优化。就像我那天问修理工:电池长久用,怎么保养?他说:别太过充,也别放太多电,平时用用就行。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对比值的小细节:我记得去年有朋友买了辆同价位的某品牌SUV,配置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车载系统用的不是天神之眼B,而是普通的联屏方案。实际驾驶中我感觉,天神之眼B那个系统屏反应快得多,导航、车载娱乐都更流畅,信息显示也更醒目。对我来说,小细节带来的提升感,有时候比大改款更重要。
这车老款价位在38.9万到44.9万之间,新款要涨点价倒也合理,但别搞得太夸张,否则市场反应也不好。之前我有个销售朋友尝试给我算了一笔账:你要看啊,车价涨了几千,配置提升,续航也有,长远来看其实还是值的。但我其实疑问是,涨价之后,市场还能接受吗?得看市场氛围,新能源车在涨价,消费者意见可就没那么统一了。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买车是不是还要加会员或者服务包才能享受到更好的续航保证?这虽然听着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车企真有点向服务经济靠拢的意思。比方说,我在售后问到车载软件升级,销售说:这个会员包可以免充电站收费,续航效果更稳。我心想:真是有点像手机,敢问以后是不是还会出现续航套餐、升级包这种新名词?你说,未来的车会不会更像智能手机一样,硬件不会太快变化,就是系统不断升级?
噢,说到系统,我也琢磨过,车载智能系统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我试驾一辆最新腾势N9,发现那车上的超级操作界面除了吸引眼球,还挺好用。操作就是跟手机一样直观,但我心里还是在想:到底用多久会觉得用腻或过时?没有哪个版本能用一辈子。
可能也得承认,技术端不断升级,车主终究只是用的人。纵使我们喜欢研究这些细节,也就那么回事吧。要不要买这辆车,还是看自己实际需求。你觉得呢?未来是不是可以有那么一秒钟,咱们自己动手把电池拆了,自己升级?这想象有点天马行空,但不无可能。
反正市场的新潮总是在变,车也一样。谁能猜到,就像那次我看着一辆灰色N9,想着:是不是该换个颜色,才像个新车主呢?兜里的钱是不是该买点附件?车子本身,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微妙的小变化,细节决定成色,日后还会有啥惊喜迎面而来?谁知道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