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加速智能化布局,整合资源成立智能化中心

在璀璨的灯光与全息投影交织的舞台上,奇瑞"智能之夜"的余温尚未散去,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已悄然启动。当观众还在回味猎鹰智驾系统流畅的自动泊车演示时,奇瑞的工程师们已着手绘制一幅更宏大的智能化蓝图——通过整合分散的技术力量,打造一支高效协同的"智能化集团军"。

---

资源聚合:从分散布局到体系化作战

今年5月,奇瑞汽车完成了一项关键性战略调整:将旗下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三大技术板块整合为统一的"奇瑞智能化中心"。这一动作并非简单合并,而是以"全链路闭环"思维重构研发体系。新中心下设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核心模块,形成从硬件开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技术链条。正如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所言:"这是打通技术经脉的关键一步,让数据、算法与生态形成合力。"

技术闭环:构建智能汽车"超级大脑"

走进全新的智能化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硬件-算法-数据-软件-生态-场景"六位一体的研发架构:

- 硬件层整合传感器、芯片等基础单元

- 算法层集中攻坚自动驾驶核心模型

- 数据工厂每日处理百万级实车路测信息

- 软件生态对接第三方开发者平台

奇瑞加速智能化布局,整合资源成立智能化中心-有驾

- 场景库覆盖城市通勤、高速巡航等200+工况

这种闭环设计使奇瑞首次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用户场景的无缝衔接。例如在开发新一代雄狮智能座舱时,工程师可同步调用自动驾驶团队的感知算法,结合用户出行数据优化交互逻辑,将开发周期缩短40%。

协同效应:1+1>2的创新加速器

整合带来的协同价值已在三个维度显现:

人才流动壁垒破除

此前分散在多个团队的800余名研发人员,如今共享统一的技术中台。智能驾驶专家可参与座舱交互设计,软件工程师能直接调取实车数据,跨领域协作催生出如"AR-HUD与ADAS融合导航"等创新功能。

资源利用效率跃升

中心通过统一采购高算力芯片、共建仿真测试平台,使硬件成本降低15%。更关键的是,过去需多部门重复进行的路测数据采集,现在通过云端共享实现"一次采集,全域应用"。

技术迭代速度倍增

奇瑞加速智能化布局,整合资源成立智能化中心-有驾

"作战集团军"模式显著提升响应效率。当用户反馈高速NOA变道策略偏保守时,研发团队在72小时内就完成算法优化和OTA推送,而传统流程需两周以上。

生态战略:开放合作的智能出行蓝图

在近期与供应链伙伴的闭门会议上,奇瑞智能化中心负责人邬学斌展示了更具野心的生态计划:

```mermaid

graph LR

A[奇瑞智能化中心] --> B(芯片厂商)

A --> C(高精地图商)

A --> D(云服务商)

A --> E(内容开发者)

奇瑞加速智能化布局,整合资源成立智能化中心-有驾

B & C & D & E --> F[智能汽车生态圈]

```

该体系已吸引地平线、华为等12家头部企业入驻。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场景共创"模式——物流企业可基于奇瑞的自动驾驶平台定制货运机器人,旅游公司能开发景区无人接驳方案。这种开放生态使技术落地速度提升50%,首批生态合作车型将于2026年量产。

未来已来:用户能感知的智能化进化

当我们坐进搭载新一代技术的奇瑞试驾车,整合成果已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体验:

- 通勤场景:车辆自动识别公司地库闸机,无缝衔接办公日程

- 家庭出行:后排儿童触发"观察模式",座舱自动调整空调风向

- 长途驾驶:基于实时路况的"超级巡航"可连续工作300公里

这些功能背后,正是智能化中心打破部门墙后,将智能驾驶与座舱系统深度耦合的成果。据内部测试显示,用户对智能系统的满意度较整合前提升34个百分点。

---

夜幕降临,奇瑞智能化中心的研发大楼依然灯火通明。玻璃幕墙内,工程师们正在测试全球首个支持城市场景的4D成像雷达;会议室中,生态伙伴们激烈讨论着V2X技术的落地路径。这场始于资源整合的变革,正推动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向"全链路创新"的新阶段跃迁。正如试驾员在结束体验时感叹:"现在的智能汽车,终于不再是一堆功能的拼凑,而是真正懂我的出行伙伴。" 当技术研发与用户需求形成完美闭环,奇瑞的智能化战略已然驶入快车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