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乍一看平平无奇,细想一下,杀伤力极大,侮辱性更强。
比亚迪的DM技术,又上清华的教科书封面了。
四年,两次。
讲真,这事儿比你降价一万,比你开发布会请一堆明星,甚至比你老板亲自直播开一天车,都要来得更诛心。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战争的性质变了。以前大家是在战场上互相开片,打得头破血流,但至少还在一个服务器里。现在是人家打赢了,直接跑去史官那里,要求把这段历史的写法给改了。
这已经不是一本教科书了,这是一道圣旨,昭告天下:旧的时代,那个属于丰田混动的、充满着行星齿轮和玄学力场的时代,过去了。
我作为一个早年开过丰田混动,并且一度将其奉为圭臬的中年人,对此感触特别深。在那个年代,混动只有两种,一种叫丰田,一种叫其他。丰田的混动,那是一种信仰,一种政治正确,你跟人聊车,聊到最后不说一句“丰田THS牛逼”,就好像对不起科学一样。它的那套行星齿轮结构,复杂得跟修仙小说里的护山大阵一样,你根本看不懂,但你就是觉得它高级,觉得它里面蕴含着宇宙的真理。
然后比亚迪来了,一个典型的掀桌子型选手。它干了什么?它直接把那套玄之又玄的护山大阵给破了。怎么破的?不是用一个更复杂的阵法,而是直接用最简单粗暴的逻辑:不务正业。
第四代DM-i的核心,就是“以电为主”,发动机成了一个配角,一个大号充电宝。这在当时简直是异端邪说。传统车企的工程师看了都得摇头,说你这不纯粹,你这是投机取巧。但市场给出了答案。老百姓不懂你那堆齿轮怎么转,老百姓只懂一件事:省油,平顺,还有绿牌。这就够了。大道至简,电机干碎发动机。这种感觉,就像武林高手还在比拼内力招式,结果一个壮汉扛着加特林进来了,对着全场就是一顿突突。
这波操作,直接让比亚迪杀进了2021年的清华教科书。这叫什么?这叫“篡位成功,史书留名”。
如果说之前那次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次第五代DM技术再上封面,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对手放过。亏电油耗2.9L,后来OTA一下还能干到2.6L。这个数字一出来,基本上就是不给同行活路了。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妈的,太狠了。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而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来我家吃盒饭。比亚迪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它不是在跟你竞争,它是在清场。它用一个你根本无法拒绝的价格,给你一个你根本无法拒绝的产品力,然后告诉你,别选了,没得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魔幻,把一个工业品说得跟修仙渡劫一样。但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吗?
然后他又开始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了,什么AI大模型,什么智能能量管理,开始给你讲故事了。这更有意思。这说明比亚迪悟了,它知道光靠便宜大碗是不够的,还得有点“玄学”。你丰田有行星齿轮阵法,我现在有AI算法加持,听起来是不是也挺唬人的?这就是品牌叙事的一部分。打败魔法的,不一定是科学,也可能是另一个更牛逼的魔法。
这才是教科书封面这件事最恐怖的地方。它在进行一种“心智殖民”。它在告诉所有未来的汽车工程师,告诉那些还在课堂里一脸懵懂的年轻人:孩子们,忘掉那些老掉牙的日本神话吧,从今天起,你们的必修课,叫《比亚迪王朝的发家史》。
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这些写教材的,能把那么一个激动人心的东西写得那么枯燥,我大学时候的课本,拿来当枕头都嫌硬。但就是这块硬邦邦的压缩毛巾,定义了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工程师的技术审美和思维范式。以后他们做混动,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DM这套架构。这就叫根基。
所以你看,比亚迪的销量,国内国外都杀疯了,这只是个结果。过程就是这种全方位的、立体的、从市场到课堂的饱和式攻击。它打的不是闪电战,它打的是全面战争。从价格,到技术,到心智,它要的是你的一切。
很多人还在纠结自动驾驶,觉得那才是未来。讲真,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什么激光雷达都好使。而混动这个领域,才是当下最血腥的绞肉机。它是连接燃油时代和纯电时代的唯一一座桥,谁占了这座桥,谁就能向两边收过路费。
所以,你说这教科书到底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技术牛逼吗?是,但也不全是。它只证明了一件事:当一个大佬决定不体面的时候,在座的各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技术,只是他用来掀桌子的那把武器罢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