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冲击全球汽车产业“半壁江山”,成功时刻必定被人类历史铭记。
8月、9月,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连着两个月干到了38%。这个数字直接刷新了之前所有记录,让人不得不服气现在中国车企的爆发力。
回头看,早在2009年那会儿,中国汽车就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产销第一次双破千万辆,把美国甩在身后,一下子变成世界最大市场。之后几年简直开挂:2010年产量飙到1800万,2013年突破2000万,再到2017年逼近3000万辆,占了全球总盘子的三分之一。这速度,比很多行业都要快。
当然,中间也不是一路顺风,有过短暂的调整期。但等到2023年一波强势反弹,又站上了3000万辆大关;到了今年(2024),更是达到惊人的3156万辆, 全球份额已经来到34.2%。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贡献出2432万辆,同比增长13%,占比拉升至34.5%。尤其是8、9两个月,这个比例一下窜到38%。
年底本来就是国内购车旺季,说全年能做到36%的市占率,也没人觉得夸张。制造业圈里有一种说法,只要哪个国家市占率接近四成,就是离“统治阈值”只差一步——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重视起来。
其实,现在大家讨论“中国车”的时候,不再只看数量,更关注质量和技术。从纯粹做大,到如今讲究创新升级,中国新能源车绝对算是核心支柱。今年新能源预计卖出去1600多万辆,占据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这阵仗太明显了。而且背后的动力电池发展也很猛:中国企业把主流领域里的高镍正极、人造石墨这些材料做到了世界第一,还玩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在生产和使用方面都是顶级水准。不仅如此,还有人在研究半固态、固态甚至钠离子电池这种新方向,为降低成本继续探索可能性,全程带节奏走向国际舞台中央。
芯片以前是卡脖子的地方,今年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15%,领先一点的品牌居然突破40%。智能驾驶同样让人眼前一亮,L2级辅助驾驶的新车渗透率达57.3%,超越欧美不少同行。新能源、新材料加计算科技齐头并进,把整个行业推向新的增长极,“中国方案”开始成为世界范本,各国纷纷跟着学套路。这种变化,从曾经追随别人,到今天领跑技术与模式,是实打实的大步跨越。
出口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国家掌握住最关键技术,就像家电或者造船一样,总有一天会拿下50%、甚至70%的全球份额。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汽车出口基本维持百万辆的平台期,但自从2021年以后彻底起飞:219万→340万→522万→641万,每一年都是肉眼可见地往上涨。今年前九个月又卖出去571万辆,同比暴增21%;其中新能源汽车232万辆,同比增长52%。
海外市场结构也发生巨变,以往靠俄罗斯吃饭,现在墨西哥跃居榜首(41万辆),阿联酋紧随其后(36.8万)、俄罗斯第三(35.8万),再加上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区域共同发力。“插混”车型出口翻倍增长208%,欧洲、中东高端用户越来越认这一套产品路线,可见口味确实变了不少。
不过,高速扩张难免遇上一些麻烦,比如平均出口价降至1.7万美元,比去年低了一点。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低端车型大量输出,也说明竞争压力挺大的。另外还有一些品牌在国外遇上安全质量问题,本地服务不到位,被投诉影响形象。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对整体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所以现在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觉得,在海外建厂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地生产不仅能躲避关税,还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态,一辆车背后动辄带动几百个就业岗位,仅靠单纯出口根本撑不起长远布局。如果持续被当成外来货,不仅容易碰壁,还可能引发各种政策保护限制,所以必须扎根当地才能稳住局面。目前来看,大型厂商已陆续去泰国、匈牙利设厂,有些瞄准巴西、西班牙,有些专攻俄罗斯或马来西亚,还有通过收购搞协同产能。不止整车公司,连配套零部件龙头企业也集体出海,同步打造供应链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扩展。据说,要想形成稳定格局,需要海外拥有1000万吨级别产能,加上海内外合计4500万吨规模,那时候就可以实现所谓制造业规律闭环。
自主品牌崛起给粉丝们最大的信心。2025年的数据摆在那里,自主品牌国内市占稳定保持57%-60%区间,这是彻底告别合资时代。“世界前十”名单里,比亚迪排第六,吉利第九,奇瑞眼看就挤进去了。这不仅证明销量够硬,更代表品牌实力和体系能力全面提升。从早年的技术引进,到现在主动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不管是在合作还是竞争层面,都显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姿态。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中国制造”的标签活力满满,让各路消费者重新认识这个赛道选手到底有多强悍。从模仿者蜕变为领跑者,这条路径家电、高铁都走过,如今轮到了汽车产业复制奇迹。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即便挑战不断出现,无论贸易壁垒还是本地化难题,该来的还得来,但趋势挡不住谁。有行内老炮断言:“2035年前,中国汽车一定立足巅峰。”而当前38%的份额,不过只是通往终点的小驿站罢了。
未来怎么演绎?答案就在每一次数据跳涨,每一家工厂落户,每一次新技术迭代之中。如果问什么叫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其实不用解释,看着这些数字自己心里都有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