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的手机可能都刷到过这样让人心动的“没买车的可以笑了,2款长续航大电摩来了,能跑300公里,3500起步”。
看到这样的消息,估计很多每天挤公交、挤地铁的朋友们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想着是不是自己的出行春天终于来了?
三百公里的续航,三千五的价格,这组合听起来简直比中彩票还美。
但咱们先别急着高兴,越是听着完美的事情,越需要咱们睁大眼睛,仔仔细
细地看清楚,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商家画出来的一个大饼。
首先,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最吸引眼球的“能跑300公里”。
这个数字确实厉害,三百公里,意味着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差不多能一口气骑到南京了,这续航能力听着都让人激动。
但是,任何不谈测试条件的续航里程,都是在玩数字游戏。
厂家宣传的这个极限数据,通常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实验室环境”里测出来的。
您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在一个全封闭的测试场地上,路面平坦得像一面镜子,没有一丝风的阻力。
一位体重正好是标准60公斤的专业测试员,把车速稳定在每小时25公里的经济时速上,全程不加速、不减速,更不会捏一下刹车。
在这样一种绝对理想化的状态下,跑出来的续航里程当然会非常漂亮。
可咱们日常骑车,谁能遇到这样的路况呢?
现实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城市交通。
早上出门就是早高峰,走走停停是家常便饭,而电动车在频繁起步的时候,瞬间电流很大,耗电量远比匀速行驶要高得多。
好不容易开到一条直路上,前面又是一个红绿灯。
周末想带上家人朋友出门,车上多坐一个人,就增加了几十公斤的负重,续航里程自然会缩水。
要是再遇上个上坡路或者地下车库的陡坡,那电量更是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
另外,气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在冬天,电池的活性降低,续航能力打个对折都是常有的事。
所以,对于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咱们心里得有个谱,一个比较务实的算法,是把它打个六折到七折。
比如宣传能跑300公里,那么在咱们日常综合使用下,能稳定跑到180到210公里,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弄明白了续航的“水分”,咱们再来仔细看看文章里提到的这两款车,它们的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先说那款雅迪01MAX,从外观上看,它线条硬朗,很有摩托车的感觉,但您要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保留了脚踏板。
这个小小的脚踏板,是区分它身份的关键。
有了它,这辆车在法律上就被归类为“新国标电动自行车”。
所谓新国标,就是国家为了交通安全制定的标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整车包含电池的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并且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
它的好处显而易见。
因为它属于非机动车,所以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你都不需要为它去考摩托车驾照,也不用每年购买交强险,更不用担心市中心区域的“禁摩”限制。
买车之后,只需要到当地的交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便民服务点,花上几十块钱办理一个正式的牌照,就可以合法上路了。
对于只想在城市里通勤代步,解决最后几公里出行难题的普通上班族来说,这无疑是最省心、最合规的选择。
它宣传的160公里续航,按照我们刚才的算法,实际跑个一百公里左右是比较靠谱的。
这个续航对于日常上下班来说,充一次电用上一周也足够了。
结合它三千五百元左右的价格,买到的是雅迪这样大品牌的质量保证、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还有一些手机APP智能操控的功能,总体来看,这笔钱花得还是比较值的。
然而,另一款被称为“格林豪泰封神750”的车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高性能电动摩托车。
它没有脚踏板,动力强劲,最高时速可以轻松超过50公里/小时,在法律上,它被明确划分为机动车。
这就意味着,想要驾驭它,你必须满足一系列机动车的要求。
首先,你得去驾校报名,通过学习和考试,拿到F、E或者D类的摩托车驾驶证。
其次,每年都要像汽车一样,为它购买交强险和商业保险。
上牌的时候,上的是代表机动车的黄色牌照,并且每年都要按规定参加年检。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购买之前,你必须先弄清楚自己所在城市的具体规定,特别是市中心和主要城区,是否存在“禁摩”或者“限电”政策。
如果贸然买了车,结果发现自己家门口和公司附近都属于禁行区,那这辆车就只能在车库里吃灰了。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个“3500起步”的标题,其中的“猫腻”就非常清楚了。
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宣传手法,它把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价格,安在了高性能电动摩托车的宣传语里,造成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错觉,让消费者误以为用三千多块钱就能买到一台性能猛兽。
咱们冷静下来算一笔账就明白了。
这种长续航电摩的核心部件,是它那块巨大的72V80AH锂电池。
光是这一块电池,如果用的是品质比较好的电芯,成本价就要去到四五千元,比那台雅迪整车的价格还要贵。
再加上更强劲的电机、更扎实的车架和悬挂系统,以及像ABS防抱死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这样的高端安全配置,整车的成本不可能低。
值得一提的是,ABS和TCS这些过去只在昂贵的大排量摩托车上才有的安全技术,如今被应用到国产电摩上,这确实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体现,能极大地提升雨雪湿滑天气下的行车安全。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配置最终都会反映在售价上。
这样一台高性能电摩,它的市场价格普遍在一万元上下,甚至更高,绝不是三千五能拿下的。
那么,这种车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简直是为外卖小哥们量身定做的神器啊。
但实际上,对于追求极致效率的外卖行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他们普遍采用的是“换电模式”。
当车辆没电时,骑手会迅速赶到最近的换电柜,扫码后几分钟内就能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继续接单。
而这种自带超大电池的电摩,即便用快充,充满也需要数小时,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收入。
所以,技术在不断进步,长续航也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一大痛点,这是好事。
但在面对天花乱坠的宣传时,我们作为消费者,更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了解清楚相关的法规政策,算明白真实的价格成本,这样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让自己满意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