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税改引争议!油电同税谁买单?车主直呼压力山大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跟咱们每个想买车或者已经开车的人都息息相关。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绕,叫什么“油电同权”,还有个更具体的说法,就是要“按车重收税”。

这话是从一些咱们国家响当当的老牌车企高管嘴里说出来的,比如一汽和广汽。

他们一开口,网上立马就炸了锅,很多人觉得这话说得不对劲,听着好像是为了公平,但仔细一琢磨,感觉里面全是道道,最后吃亏的可能还是咱们普通老百姓。

新能源税改引争议!油电同税谁买单?车主直呼压力山大-有驾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事情的起因是在前不久重庆举办的一个汽车行业的高端论坛上。

会上,一汽集团的一位研发负责人赵慧超先生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希望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能在同一个税收标准下公平竞争,可以考虑按照汽车的整备质量,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车重,来统一征税。

这话说得挺有水平,听着也挺在理。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了,去年广汽集团的董事长曾庆洪先生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核心观点就是,现在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扶持政策太多了,又是免购置税又是给补贴,对燃油车不太公平,应该让大家都回到一个起跑线上。

听起来,“公平”这两个字确实很有分量。

但问题是,他们提出的这个“按车重收税”的方案,真的能带来公平吗?

恐怕恰恰相反。

咱们普通人可能不太了解汽车的具体参数,但有个基本常识,就是现在的电动汽车,普遍都比同样大小的燃油车要重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电动车里装着一块巨大又沉重的动力电池。

这块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但它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铁块”,重量动辄就是几百公斤,占了整车重量的很大一部分。

咱们举个例子,这样更直观。

新能源税改引争议!油电同税谁买单?车主直呼压力山大-有驾

就拿现在市面上卖得很火的比亚迪宋L这款纯电动车来说,它的车身长度是四米八多,算是个中型SUV,它的自重数据是2.2吨到2.3吨左右。

我们再找一辆和它尺寸差不多的燃油车,比如一汽自家的奔腾T99,车长也差不多,但它的自重只有1.75吨。

你看,这一对比,电动车比燃油车重了将近半吨,这差不多是四五个成年人的体重了。

好了,了解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按车重收税”这个提议。

如果这个规定真的落地执行,那会发生什么?

显而易见,比亚迪宋L要交的税,就会比奔腾T99高出一大截。

这不就等于变相地在给所有电动车加税吗?

咱们国家为了推动环保、保障能源安全,花了那么多年的心血,用真金白银的补贴和免税政策,好不容易才把新能源车的价格拉到普通家庭能够接受的范围,让它有了和燃油车在市场上正面竞争的底气。

现在这个提议如果成真,国家给的那些优惠,很可能就直接被这笔新增的“重量税”给抵消掉了,甚至买电动车的总成本还会反超燃油车。

这哪里是追求“油电平权”,这分明是想给跑在前面的新能源车赛道,人为地增加阻力,把它拉回到和自己同样的速度。

那么,一汽、广汽这些在燃油车时代叱咤风云的“国家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说白了,看看现在的汽车销量排行榜,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的汽车市场,简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火焰这边,是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势力。

比亚迪在几年前还被很多人瞧不上,但人家硬是靠着自己埋头搞研发,把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新能源税改引争议!油电同税谁买单?车主直呼压力山大-有驾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超过了300万辆,不仅是中国市场的冠军,也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

还有像理想汽车,专攻家庭用户,车价卖得比一些豪华品牌还贵,但销量却节节攀升。

更别提华为了,虽然自己不直接造车,但它提供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让合作的问界品牌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海水那边呢,就是一些转型相对慢一些的传统车企。

一汽和广汽,他们旗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比如红旗新能源或者广汽埃安,虽然也在努力追赶,但始终没能像比亚迪那样,拿出真正引爆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都非常依赖于和大众、丰田、本田等外资品牌成立的合资公司。

可是现在,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崛起,这些合资燃油车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只能靠大幅度降价来维持销量,利润自然也就大不如前了。

这样一来,局面就很清晰了。

自己的传统优势业务(燃油车)在萎缩,新兴的赛道(新能源)又没能抢占到有利位置,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快喝不上了,心里自然会着急。

在商场上,打不过对手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想办法去改变比赛规则。

这种“我跑不过你,就呼吁给你的腿上绑沙袋”的做法,虽然能理解其背后的焦虑,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难以获得大家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种提议,实际上和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战略是相悖的。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如此坚定地发展新能源汽车?

根本目的,一是为了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二是为了在汽车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领域,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机遇,实现技术上的超越,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大产业链。

新能源税改引争议!油电同税谁买单?车主直呼压力山大-有驾

如今,我们的努力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的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国产车不仅在国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还开始走向世界,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这正是国家战略成功的最好证明。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因为部分企业的转型阵痛,就反过来要给整个优势产业的发展设置障碍,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

而且,这个提议还有一个非常讽刺的潜在后果。

如果真的按车重来收税,那车企们可能就没那么大动力去研究“轻量化”技术了。

汽车轻量化,就是通过使用更轻、更强的材料(比如铝合金、碳纤维)来降低车身重量,这是衡量汽车技术先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车身轻了,能耗就低,操控性也更好。

车企们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好不容易把车重减下来,结果税收政策却说,车越重交税越多,那不是在鼓励大家造又重又笨的车吗?

这显然是在开科技的倒车。

所以,当这个提议出来后,网上的讨论几乎是一边倒。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技术本身。

与其花心思去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来限制对手,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研发中去,造出消费者真正喜欢的好车。

毕竟,现在的老百姓买车越来越理性,谁家的车技术好、质量可靠、价格有诚意,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

政策的变动,最终影响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

大家最怕的就是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说法,刚买的车可能就因为规则改变而“贬值”了。

这种不确定性,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