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他在公开场合解释“日本为何不全力押注纯电动汽车”时直言:日本发电主要依赖火力,推广电车反而加剧污染,不如多线探索氢能源、混动等技术。
这番话看似为日本车企的保守路线开脱,却意外戳中了全球新能源转型的痛点——环保真的是电车的唯一答案吗?
根据日媒报道,日本国土面积小、电价高(约1.5元-度,是中国的3倍)、充电桩建设困难,导致电车使用成本优势不明显。
比如,日本混动车百公里油耗仅4 - 5升,成本约30元,而电车即便省电,百公里成本也接近20元,差距不大。
更棘手的是,日本火力发电占比超70%,若全面转向电车,等于“烧煤发电再充电”,环保反成伪命题。
1. 丰田的“多线作战”是求生,更是无奈
表面看,丰田章男强调“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很理性,但深究背后,日本电车产业链早已被中国“卡脖子”。
全球锂电池产能超50%在中国,日本既缺锂矿资源,又无成熟产业链,硬拼纯电赛道无异于以卵击石。
反观中国,从光伏到风电,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攀升,电价低至0.5元-度,这才是电车普及的底气!
2. 氢能源是画饼,还是救命稻草?
日本押注氢能源,被部分人吹捧为“更高明”,实则暴露了其焦虑。
氢燃料技术门槛高、储运成本惊人,至今难以商业化。
丰田的氢能车Mirai卖了6年,全球销量不足2万台,而中国电车单月销量就能破百万。
说白了,氢能源是日本避开中国优势赛道的“权宜之计”,但时间不等人——中国锂电技术迭代速度,已让日本望尘莫及。
3. 环保不该是拒绝变革的挡箭牌
丰田章男称“电车不环保”,看似有理,却避重就轻。
日本固守混动和氢能源,本质是既得利益者的挣扎——混动车专利多被日企垄断,而电车会颠覆传统燃油车霸权。
看看中国车企:比亚迪用“刀片电池”解决安全焦虑,宁德时代靠“超充技术”破解续航难题。
环保与商业从不对立,拒绝创新才是原罪!
丰田章男的辩解,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全球新能源赛道早已换了规则。
日本车企的犹豫,中国车企的激进,背后是国运的较量。
环保不是口号,而是技术、资源、产业链的全方位突围。
下一次,当你在街头看到国产电车呼啸而过,不妨点个赞——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支持多技术路线探索,还是全力押注纯电?
评论区聊聊!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