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雷军带着小米汽车杀进车圈时,那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还热乎着,如今就被泼天的流量浇了个透心凉。就在昨天,小米YU7发布会定档5月22日晚7点的消息刚出,微博热搜前排就炸开了锅——不是产品多亮眼,而是维权帖子比发布会预告还多。
这事说起来挺邪乎。按理说小米YU7还没正式亮相,光是工信部的备案信息里那0.21Cd的超低风阻系数、835公里的续航数据,就够车迷们喝一壶的。可网上居然提前冒出一堆"车主维权贴",说啥车门缝大得能塞手指头、座椅调节像跷跷板、玻璃脆得跟纸糊似的。更离谱的是有人晒出"机油泄露"的照片,结果被懂行的扒出来,那油渍分明是机舱盖上的防锈涂层。
要说这波操作也不是没人怀疑是营销手段。毕竟小米SU7刚上市那会儿,就有水军在论坛里刷"刹车失灵"的段子,后来被证实是竞品公司雇的水军。这次YU7还没出生就挨揍,八成又是老套路。不过小米法务部倒是雷厉风行,前脚刚宣布破获了一起持续半年的抹黑案,后脚就把造谣团伙送进了局子。这波操作倒是让吃瓜群众直呼过瘾:原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哪怕你是顶流也得守规矩。
说到顶流,雷军这两年算是把个人IP玩明白了。健身时撸铁能上热搜,给车开门能成营销案例,连喝瓶水都能带火联名款。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小米汽车每个螺丝钉都被放在显微镜下看。就拿SU7来说,前阵子有车主吐槽前保险杠装反了,结果小米连夜改了生产工艺;后来又说雨刮器刮不干净,工程团队直接飞去车主家现场调试。这种"宠粉"操作虽然圈粉无数,但也把品控压力全压在了自己身上。
这次YU7的发布会更是个大考。发布会上雷军把"天际屏"吹得神乎其神,说是能投射出比仪表盘更丰富的信息。可懂行的老司机一看就乐了:这不就是宝马前两年玩剩下的全景视域桥吗?人家德国人搞了五年才量产,小米倒好,发布会前一天才把工程样机搬上台。要我说这招"期货营销"玩得溜,先把概念炒起来,真等到量产车上市,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米这波操作也不是全无道理。现在新能源车市卷得跟绞肉机似的,特斯拉Model Y坐着销量王座,问界、理想这些国产新势力天天搞降价。小米要是按部就班搞研发,等真造出好车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只能靠流量先把场子热起来,等真金白银砸进去的时候,市场热度还能剩几成。
但流量这玩意儿就像烫手山芋,捧得越高摔得越狠。SU7刚上市那会儿,雷军在直播间跟粉丝唠嗑,结果被扒出开车玩手机,直播间直接被封。后来SU7 Ultra被骂"4万2买个车标",现在YU7又被质疑"靠营销收割情怀"。要我说这锅背得冤,但仔细想想也在理——消费者花三四十万买个车,谁不想买个踏实?你把车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交车时发现个车门缝都合不拢,换谁不恼火?
其实小米也挺冤的。SU7上市三个月卖了快14万辆,创了国产车纪录。可这销量背后是天天被骂"减配"、"品控差"。最绝的是有车主维权说车机系统卡成PPT,结果小米工程师连夜OTA升级,硬是把帧率从20帧拉到60帧。这种反应速度要是放在传统车企,早被骂退网了。可放在小米身上,居然还有粉丝夸"这波操作666"。
不过话说回来,流量这把双刃剑真不是闹着玩的。就拿这次YU7来说,发布会前被黑得体无完肤,发布会后要是真车表现一般,怕是要被骂"期货变砖头"。更扎心的是,现在网上已经有水军在对比YU7和特斯拉Model Y,说前者续航虚标、后者真实续航打八折。要我说这对比挺公平——特斯拉能靠Model 3血洗市场,靠的是十年技术积累;小米想靠SU7/YU7弯道超车,光靠流量可不够。
其实小米也知道问题在哪。雷军前脚刚宣布要建1000家直营店,后脚就把售后工程师扩招了三倍。听说现在小米汽车工厂里,质检员都是从手机生产线调过来的,拿游标卡尺量车门缝都要精确到0.1毫米。这种死磕硬件的态度倒是值得点赞,毕竟车这东西跟手机不一样,真要出点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退换货能解决的。
不过最让人捏把汗的还是用户期待值。现在网上有个段子挺火:"买小米汽车就像追爱豆,粉丝天天吹偶像多优秀,黑粉天天扒黑料,最后偶像真长啥样,还得看演唱会表现。"这话放在YU7身上再合适不过。发布会上雷军把"天际屏"吹上了天,可真要等车主提车了,要是发现投影信息延迟两秒,怕是要被骂"期货变残次品"。
说到底,小米汽车现在就像走钢丝。流量带来的关注度是双刃剑,既能让你一夜成名,也能让你万劫不复。SU7的成功证明了小米有玩转流量的本事,但YU7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是骡子是马,还得等真车上市了见分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是真能做到发布会上说的那些黑科技,别说Model Y了,就是BBA也得抖三抖。可要是光说不练,那泼出去的流量可就收不回来了。
各位看官,你们说小米这波操作是真·技术创新,还是营销套路?要是YU7真能兑现承诺,你愿意掏腰包吗?评论区聊聊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