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讲真,我看了之后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说是一个大哥,在宿迁泗洪,开着他心爱的“非标电动四轮车”——说白了就是那种老头乐的究极进化体,我愿称之为“公路闪电侠青春版”,喝了点酒,然后载着他的两个战斗序列成员,对着红灯就发起了一场英勇的“闪电战”。

结果,典中典,跟一辆正常行驶的铁盒子Duang一下撞了。那轿车司机估计也傻了,心想我这是撞了个啥,一个压缩毛巾吗?怎么一碰就散架了?这种所谓的“非标车”,你不能用汽车的安全标准去衡量它,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标准。它的唯一标准就是老板的想象力。它的金钟罩铁布衫,在现代工业的铁拳面前,脆弱得像张A4纸。人直接被甩出去,车散成一地零件,场面一度非常赛博朋克,零件和人一起做了个布朗运动。这简直就是移动的棺材,还是敞篷版的!

我作为一个也算开过几年车的中年人,讲真,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的源头。你以为他是酒后判断力下降?不,你错了。他是心态升维了。在他喝下那杯酒,握住那个塑料方向盘的瞬间,他就不再是钱某了,他是秋名山车神附体,他开的也不是老头乐,而是能进行空间跳跃的任意门。红灯是什么?是背景板。交通法是什么?是参考读物。他进入了一种“道”的境界,一种人车合一,无视物理规则的玄学状态。

这种状态,和那些坚信特斯拉FSD能帮他躲开一切危险,或者觉得奔驰三叉星徽能自带力场的用户信仰,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品牌玄学”。只不过,特斯拉和奔驰的玄学是资本包装出来的,而老头乐的玄学,是驾驶员自己用酒精给自己“开光”的。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自己说服自己一切都是合理的。而会开着老头乐闯红灯的人,也一样,他坚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和这辆车的“灵活性”能摆平一切。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或者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就懂了。
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卷什么?智能驾驶。天天吹自己有多少颗激光雷达,算力有多少Tops,能识别多少种障碍物。但他们都搞错了一个核心问题: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你能让AI模型完美预判一个喝了酒的老头乐司机的下一步操作,那这个世界就没有AI攻克不了的难题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连夜坐飞船回母星。因为老头乐司机的行为模式,不属于牛顿力学,它属于量子力学,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哪个路口突然左转,或者在机动车道中间来个急刹车,就为了跟路边熟人打个招呼。

所以你看,车企们搞的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其实都是在象牙塔里“整花里胡哨的”。他们设想的对手是遵守规则的车辆和行人,是标准化的路况。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混乱的,是不讲道理的,是充满了“草台班子”美学的。你投入几百亿研发的自动驾驶,可能干不过一个躺得飞快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起事故里的“非标电动车”,它的核心问题,就是一种结构性的不负责任。它看起来像个车,但它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对车里的人负责。没有安全气囊,没有碰撞吸能结构,甚至连个正经的保险带都没有。这玩意儿就是工业垃圾。不,它甚至不能算工业垃圾,它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现代汽车工业的戏谑式解构。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大爷的广场舞音响好像又升级了,下次得问问他哪买的。
但你真以为把老头乐都禁了就完事儿了?天真。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车,是人。是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在公路上的体现。当下的马路,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马路,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命比别人硬,自己的车比别人快。钱某开着他的“公路闪电侠”,就是在用生命实践这种法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个大哥比喻成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还讲究个渡劫,有天雷劈你,有成功率。他这个玩法,根本不是渡劫,是自爆。是抱着煤气罐冲进人群,喊着“不装了,摊牌了”。他不是在开车,他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以自己和亲友为赌注的轮盘赌。
官方通报最后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是是,道理都对,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但这些话对于一个已经进入“人车合一”玄学状态的驾驶员来说,约等于你跟一个道诡异仙的信徒讲唯物主义。他听不懂,他也不想懂。他的世界里,只有一条规则:只要我觉得能过,就是能过。但能过,就是能过。加大,加大,再加大油门!
所以别跟我扯什么交通法,别跟我谈什么侥幸心理。在物理定律面前,众生平等。你管你是什么车神附体,牛顿的铁拳会告诉你,动量守恒才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真理。不服?不服就去撞一下试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