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

还在纠结要不要增程车?还在盼着固态电池早日商用?宁德时代直接用黑科技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纯电增程"时代正式降临!

这项被命名为"电电增程"的革命性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无需配备油箱的纯电轿车,竟能实现媲美燃油车的1500km超长续航。宁德时代选择在上海车展前夕释放这枚"技术核弹",不仅打破了燃油车续航神话,更让固态电池路线遭遇降维打击,创始人曾毓群亲自站台足以证明其战略意义。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这项扛鼎之作堪称宁德时代技术创新的集大成体现,其底层支撑源自三大核心技术矩阵:

——第二代「神行超充」体系:实现1秒续航补给2.5公里的极速充电,较兆瓦级闪充技术再提速,仅需5分钟即可注入250km续航能量。

——「自生成负极」突破性工艺:通过材料学革命重构负极架构,彻底告别传统石墨体系,开启负极材料自生长新纪元。

——「钠新电池」全场景覆盖:构建乘用车动力电池与重卡储能电池的双轮驱动体系,尤其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乘用车规模化应用。

值得划重点的是,此次钠电池技术完成乘用车首秀。面对"跑得远、充得快"的性能突破,其安全性能究竟几何?宁德时代用硬核测试给出答案:电池安全无需文字注解,直接接受电钻穿透、电锯切割的极限挑战,用"真金不怕火炼"的姿态诠释技术自信。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这波技术突破实在太过震撼,海外网友在刷到相关报道后直接心态崩了:

"照这个节奏,充电比加油还快的技术难题算是被彻底攻克了……可悲的是,美国这回怕是要在新能源赛道上当看客了。"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所谓“电电增程”技术,本质上是宁德时代通过独创的“双核架构”设计,将电池系统划分为两大核心能量单元: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重点先聚焦增程能量区,需明确“增程”仅为命名标识,其实际能量供给主体仍是电池,只不过所采用的技术路径与传统电池大相径庭。

底层支撑技术为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自生成负极技术。该技术下的电池摒弃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转而采用锂元素直接在集流体上沉积的创新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实现质的飞跃,相较于以往技术,每1L或每1公斤电池可多提供超过50%的能量。

基于此技术突破,在相同电池包空间条件下,能够配置更多电量。以3米轴距、与小米SU7(仅为示例说明)同级的纯电轿车为例,可搭载180度电池,续航里程轻松提升至1500km。

再来看主能量区,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电芯,以满足日常出行的动力需求。同时,两个能量区会依据实际情况智能调整能量分配策略。

率先登场的是专为北方市场量身打造的骁遥“钠-铁”双核电池——由钠新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组成,其中钠新电池作为主能量区。这款钠新电池是宁德时代为降低锂资源依赖、减少碳排放而研发的全新产品。

相较于锂元素,钠元素分布更广(如海水中储量丰富),开采成本更低,且具备更强的抗寒性能。宁德时代实验室数据显示,该电池在零下40℃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即便电量仅剩10%,整车动力输出也几乎无衰减。此外,钠新电池支持5C峰值超充,电池寿命超1万次循环,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量产。发布会现场,宁德时代还展示了钠新电池的硬核安全实验,包括电钻冲击、电锯切割等极端测试。

骁遥“钠-铁”双核电池的续航表现同样亮眼:在轴距2.75米的B级车上可搭载75度电,综合续航突破700公里,完美平衡了性能与成本。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针对越野车和性能车用户,宁德时代推出了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其中,“三元铁”双核电池由三元体系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组成,主能量区的三元电池峰值充电倍率达12C,可释放超1兆瓦动力。当电量仅剩20%时,仍能输出超600kW功率(相当于一台V12发动机)。

这款电池组合是宁德时代产品体系中续航最长的解决方案,可让3米轴距的中大型轿车续航突破1500公里,彻底消除长途驾驶的里程焦虑。

最后,为注重经济性的用户打造的骁遥“铁-铁”双核电池,搭载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该组合可让轴距近3米的纯电车辆实现1000公里续航,轻松完成上海至安徽黄山的往返行程。

据宁德时代介绍,这套组合的出行成本低至每公里0.1元,“比地铁更划算”。其中,主能量区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宁德时代面向行业推出的超充新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充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宁德时代开启“增程”布局,“小米SU7”类车型续航达1500公里-有驾

宁德时代通过“钠-铁”“三元铁/双三元”“铁-铁”三大双核电池体系,全面覆盖了从续航、性能到经济性的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动力解决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