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的冰火两重天:一个向上捅破天花板,一个向下击穿地板

最近汽车圈有个特魔幻的现象。

一边是天天喊着内卷,说市场已经是红海,不,是血海,是硫酸海,进去就得被腐蚀得渣都不剩。

另一边呢,新品牌跟下完雨的蘑菇一样,一茬一茬往外冒,好像造车不要钱,卖车捡黄金一样。

你说这帮大佬是不是有什么集体受虐倾向?还是说咱们普通人看到的,和人家牌桌上玩的,压根就不是一个游戏?

这事儿吧,你得分开看,扒光了看,才有点意思。最近冒出来的两个新品牌,广汽华为的“启境”和柳州五菱的“埃尚”,就是这个魔幻现实最完美的两个切片,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共同谱写了一曲冰与火之歌。

汽车圈的冰火两重天:一个向上捅破天花板,一个向下击穿地板-有驾

先说天上的那个,广汽和华为搞的“启境”。

这名字一听就很有灵修大师的味道,但干的事儿一点都不佛系,开局就王炸,直接瞄着30万以上的高端局。纯电、增程两条腿走路,摆明了就是要去跟理想蔚来们掰手腕。

这事儿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不是广汽头脑发热,也不是华为钱多烧的。你得用【第一性原理】去想:广汽不这么干,会死吗?

汽车圈的冰火两重天:一个向上捅破天花板,一个向下击穿地板-有驾

可能不会立刻死,但会长期待毙。

在燃油车时代,广汽有传祺有两田,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在新能源时代,特别是智能化时代,它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趟了。自己搞的埃安,在网约车市场杀得风生水起,但在高端智能化这块,品牌力始终差口气。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但总也练不会那套最炫的独孤九剑。

怎么办?内力不够,外挂来凑。

环顾四周,智能化武功秘籍最全、下手最黑的,就是华为了。华为的乾崑智驾,现在就是汽车圈的流量密码,自带“遥遥领先”的光环。谁沾上谁就股价涨,谁合作谁就销量增。

所以广汽和华为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商业联姻。

广汽需要华为的“灵魂”,也就是那套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技术,来快速给自己抬咖,造一个能卖上价的高端品牌。华为呢,也需要广汽这种有深厚制造功底的“肉身”,来承载自己昂贵的技术方案。毕竟,华为不造车,但它的技术得卖出去才能赚钱,问界一个品牌能吃下的量终究有限。

这场合作,就是一场经典的【利益相关方博弈】。

广汽出厂房、出生产线、出造车经验,掌握主导权,避免像赛力斯一样被调侃“含华量”太高。华为出技术、出方案、出品牌背书,当一个“科技感最强的供应商”,把自己的技术栈变现。用户呢,多了一个高端智能汽车的选择。

汽车圈的冰火两重天:一个向上捅破天花板,一个向下击穿地板-有驾

你看,这牌局是不是就清晰了?这不是创业,这是巨头之间的一场资源互换,一场精心计算的商战。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广汽和华为联手,就是想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这个回合,给所有对手来这么一拳。

这种玩法,门槛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玄。钱也越来越烧。

你以为这就完了?

想多了,这只是决赛圈的入场券,进去之后发现人人都是开了挂的氪金玩家。启境的未来,不是看它车造得多好,而是看它在华为的技术加持下,能不能讲出一个让中产们愿意掏钱的新故事。

说完了天上的神仙打架,再来看地上的“埃尚汽车”。

这就更有意思了,堪称草根逆袭剧本的现实版。

这个埃尚,主攻A0级,也就是微型小电车,对标的就是五菱宏光MINIEV。但好玩的是,它虽然挂着柳州五菱的名头,但跟我们熟知的那个上汽通用五菱,关系约等于我和世界首富的关系——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这是一个由广西汽车集团主导的品牌,更骚的操作是,它连乘用车的生产资质都没有,得找河南一家叫“森源”的公司代工。

这操作是不是看着特别野路子?

但这就是现在造车行业的另一面:门槛,也可以低到尘埃里。

为什么?因为电车的核心三电系统,供应链已经极度成熟了。电池有宁德比亚迪,电机有的是供应商,电控方案更是满天飞。造一辆能跑的“老头乐Pro Max”,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汽车圈的冰火两重天:一个向上捅破天花板,一个向下击穿地板-有驾

资质可以代工。供应链是现成的。市场需求也摆在那。

这车不就造出来了吗?

是造出来了,但造出来和卖出去,中间隔着一个马里亚ナ海沟,里面全是同行的尸体。

埃尚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打法。它赌的不是技术壁垒,不是品牌光环,而是极致的成本控制和渠道渗透。它就像在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旁边,开了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小摊。你问它能做多大?不知道。你问它能活多久?看运气。

这种模式下,大部分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为“瞎积薄发”。它不需要深厚的研发,不需要宏大的品牌叙事,只需要一个足够低的价格,一个能触达下沉市场的网络,然后祈祷自己能在那片红得发紫的市场里,抢到一点点残羹冷炙。

你看,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启境和埃尚,一个像是要去纳斯达克敲钟的精英,浑身都是PPT和未来;一个像是城中村里琢磨着明天怎么多卖两份盒饭的小老板,眼里只有成本和现金流。

一个向上,试图用技术定义价值,把蛋糕做大。

一个向下,试图用成本定义生存,在存量里搏杀。

这就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它既是一个技术和资本的顶尖赌场,也是一个谁都能下注的草根牌局。造车的门槛,在智能化层面被无限抬高,但在基础制造层面,又被成熟的供应链无限拉低。

所以别再简单地问造车难不难了。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正确的问法应该是,你想玩哪种难度的游戏?是地狱模式,还是十八层地狱模式?

无论是广汽华为,还是埃尚,它们都只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个答案而已。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和看客,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这台大戏,最终会导向一个怎样的结局。

反正,热闹是肯定少不了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