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开车睡觉视频双手脱离方向盘,市值蒸发1200亿

“方向盘没人碰,驾驶员睡得正香,车子却自己往前开!”这段仅有十几秒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瞬间炸开了锅。画面里,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疾驰,而车主竟然仰头瘫在座椅上,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仿佛把汽车当成了移动卧室。视频疯狂传播后,“开车睡觉”四个字直接冲上热搜,评论区一片哗然:“这哪是开车?这是在玩命啊!

更令人震惊的是,短短两天内,小米股价暴跌超过4%,市值蒸发1200亿港元。一场看似普通的驾驶行为,为何引发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到底是车主“心太大”,还是车企宣传“太离谱”?

---

一、视频疯传背后的惊险细节

这段引发全网热议的视频,拍摄于杭州某高速路段。根据行车记录仪画面,车主刚提车不久的小米SU7正以约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车内驾驶员却逐渐闭眼,最终完全躺平,双手垂落。更危险的是,车辆在自动变道时,相邻车道的司机纷纷紧急避让,后车不断鸣笛警示,但车主依然沉睡不醒。直到几分钟后,车主突然惊醒,慌忙调整方向,险些酿成事故。

网友们的评论一针见血:“这不是自动驾驶,这是‘自杀驾驶’!

---

小米车主开车睡觉视频双手脱离方向盘,市值蒸发1200亿-有驾

二、小米回应:系统有预警,但车主为何没被叫醒?

面对舆论压力,小米客服迅速回应。他们强调,智驾功能要求驾驶员全程手握方向盘,系统会通过声音、屏幕弹窗等方式逐级提醒,若四次预警后仍无反应,车辆将自动减速直至停止。部分车型的方向盘还内置摄像头和触控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状态。

但问题来了:视频中的车主为何能长时间脱手驾驶,甚至安然入睡?小米官方仅表示“需等待调查”,未给出具体解释。这一模糊回应,反而让公众质疑:系统预警是否形同虚设?

---

三、专家怒批:开车睡觉=玩命!

事件发酵后,汽车安全专家房力耕直言:“这和酒驾一样危险!”他指出,当前车企普遍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L2.999”“准自动驾驶”等概念,导致部分车主误以为“车子能自己开”。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更是痛斥:“国家标准根本没有这些分级,全是营销话术!

事实上,类似的悲剧早已发生。2025年3月,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高速撞击护栏后起火,造成3人死亡;特斯拉、华为问界等品牌也多次曝出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睡觉、刷手机导致事故。这些案例都在警示:盲目信任技术,等于拿生命赌博。

小米车主开车睡觉视频双手脱离方向盘,市值蒸发1200亿-有驾

---

四、市值蒸发1200亿:信任危机背后的行业乱象

小米股价暴跌并非偶然。近年来,智能汽车赛道竞争激烈,车企为抢占市场,常将辅助驾驶功能宣传为“解放双手”“自动驾驶”。例如,某品牌广告中,车主在车内悠闲喝咖啡,画面标注“车辆自主行驶”;另一品牌则用“接近无人驾驶”作为卖点。这些营销手段,让消费者误以为“技术已成熟到无需人工干预”。

然而,现实很骨感。L2级辅助驾驶的局限性极为明显: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可能误判车道线、遇到突发情况反应迟缓……一旦驾驶员松懈,事故风险陡增。

---

五、智能驾驶时代,谁来守住安全底线?

事件引发了一个核心争议:责任到底在谁?

小米车主开车睡觉视频双手脱离方向盘,市值蒸发1200亿-有驾

法律层面:目前法规明确规定,使用辅助驾驶时,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若因脱手驾驶导致事故,车主负主要责任。但律师指出,若车企宣传存在误导,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车企层面:技术宣传是否过度?小米SU7上市时,曾强调其高速自动变道、车道保持等“黑科技”,但安全警示条款往往藏在用户手册末尾。有车主吐槽:“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出事时却说‘以说明书为准’。”

用户层面:再先进的技术,也救不了“作死”的人。把生命安全完全交给机器,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危害公共安全。

---

六、行业反思:智能驾驶不是“无人驾驶”

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

1. 宣传必须透明:禁用“L2.999”等伪概念,明确告知消费者“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小米车主开车睡觉视频双手脱离方向盘,市值蒸发1200亿-有驾

2. 监管必须强硬:对开车睡觉、脱手驾驶等行为参照危险驾驶罪处罚;

3. 技术必须兜底:系统需强制监控驾驶员状态,预警失效时立即紧急制动。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是‘零事故’,而不是‘解放双手’。

---

这场风波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无论是车企还是车主,都不能将生命安全让渡给算法。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人类对方向盘的掌控和对规则的敬畏。下一次,当你按下“智驾”按钮时,请记住:你的双手,才是生命的方向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