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每年车展,耳朵里少不了嘈杂,问界的展台还真是挤得水泄不通。那蓝色的小灯在各款车头一亮,大伙都忍不住议论起来。讲真,要不是灯位和颜色分得那么清,乍一瞅,M7、M8、M9仨哥几个,轮廓还真有点傻傻分不清。城西一家修理厂的王师傅边啃烧烤边乐,“这车模样换了没几个把式,底盘、智驾可都不是去年的老谱子了。”
车市风向,时不时就吹起新招牌。问界M8前阵儿卖得那叫一个俏,已经是冲着40万那档的排头兵奔去,一个月两万多台,微信群里几个卖车的都跟着沾光,少不得往朋友圈晒订单。M9这大哥在50万出头的圈子里也混得风生水起。有意思的是,今年M7成了焦点,谁能不盯着?常听小区门口老贾抱怨,“这一阵大家都攒着钱看M7呢,别的小米什么YU7,上市两个月才交付两千出头,跟M系列比那差远了。”
说到小米那台,听销售小崔掰着手指头算过,“也不晓得是真有黄牛捣乱,还是单子唬人,交付才那么点。就前阵子还有车主在群里吐槽,说要提前好几个月把尾款全付了,也不怕心虚。”至于那些几十万订单的传闻,本地老司机都半信半疑,吃过几回“饥饿营销”那套,心里有数。
问界M7今年这改头换面的动静可不小。去年那款,别说,师傅们还老抱怨过啥后悬有点松、智驾卡顿。可就是那样,月销售硬是顶到快三万,全年一数有个十九万台,直接在新势力圈儿抬头见了第一。新区的王阿姨年初还跟人唠,说后排座椅调节鸡肋得很,结果现在这些争议都没声儿了。
再逛回来,现场碰见隔壁小林,他说M7这下折腾一圈,从动力到内饰到智驾,啥都翻了个底朝天,里外真就算新车。别的不说,新款M7砍掉了部分传统按键,屏幕大得像家里电视,方向盘还能加热。这加热功能,上次周末下冰雹,北京客户王姐才夸,说‘冻手都不给冻,体验比我家那台宝马还强’。冷门的地方,比如座椅通风除了前三排,竟然连小三排边角都照顾到了。师傅都说,这细节扣得紧。
平时听售后师傅说,M7长轴那版的底盘有点像迈巴赫的调校——就软糯糯的跑起来,你要不是上下班老堵在二环上,真开起来能体会,过减速带的时候不咣当。电池这块群里有司机还搞笑,“我家狗都听得见那静悄悄的噪音变化。”其实大部分人盯的是智驾那块,小区里早有人传,“M7的智驾比老M8灵,拥堵路段跟车那拨儿,跟着宝马瞎凑热闹。”不过也有一嘴,说有时识别非机动车还容易愣一愣,邻居老孙拍过视频,还真给撞见过。
前阵子小李从广东回来,说南方那边湿气重,M7座椅加热还是不够力。还有技师吐槽后备厢传感器有时会误判,抄手一挥想开门,反复憋气都不见响应。管你高科技,还是得靠手动那一下靠谱。配件方面某次听销售顺嘴一提,“这大灯组换一次不便宜,摔了可得掏腰包。”深圳车主就真摔过一次,保险公司还不认全额,维修厂愣是整了小半个月。
其实新M7现在风头正劲,圈子里就赌它能不能咬住三万量,一个月,超过不成问题。说白了,看架势,30万这个级别眼下真没啥对手。最近还有小众品牌想来凑,结果本地朋友都打趣说,“再折腾就是给M7添堵的。”
闲时候路过维修点,师傅端着茶还感叹,“老款刚解决完瑕疵,新款哪天又遇着啥小毛病也不稀奇。啥车出门都一身灰。”旁边新人笑着说,买新款图个新鲜,养着还得细心,一不留神尾灯又起雾。一阵子过去,M7也跟着时兴,有醒目也有小问题,车主群里泡茶聊八卦,新的旧的糊成一团。反正每回说起这车,总绕不开那句——“刚买一周,车钥匙落家里三回,还得靠智驾开锁,真是这年头人和车都让技术整蒙圈了。”
顺嘴一提,当初新车下地那天,王师傅还喃喃,谁能想到成都的旧金属味里还能闻出新M7的味儿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