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晚19:00,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智能工厂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中大型纯电SUV——小米YU7。这款车型以“高性能+豪华+智能”为核心定位,标志着小米汽车从轿车向SUV市场的战略延伸,同时展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生态整合能力与技术创新野心。
小米YU7定位于中大型豪华纯电SUV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蔚来ES6等热门车型。车身尺寸为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相较Model Y(轴距2890mm)拥有更宽敞的纵向空间,但溜背设计可能略微压缩后排头部高度。
**价格策略**方面,多数分析预测其起售价为24.9万-29.9万元,顶配或达37.99万元,通过“高配低价”策略抢占25万-40万元区间市场。若定价贴近23万元,可能引发竞品降价潮,形成“价格屠夫”效应。小米汽车总裁于立国表示,YU7将延续SU7的“性价比路线”,但通过激光雷达、长续航等差异化配置覆盖高端用户需求。
- 延续SU7家族式语言,前脸采用“米”字型LED日行灯,尾部配备U型贯穿尾灯与主动式扰流板,兼具辨识度与空气动力学优化(风阻系数0.23Cd)。
- 新增“宝石绿”配色,采用双层色漆工艺模拟绿宝石光影效果,被类比为百万级豪车专属色。
- 取消传统仪表盘,搭载“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通过前挡风玻璃下沿的贯穿式投影显示行车信息,减少视线转移。
- 后排座椅支持大角度调节,储物空间灵活,前备箱容积达105升,后备箱容积517升。
- 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320马力)和双电机四驱(508kW/691马力)版本,四驱版零百加速3秒级,最高时速253km/h,超越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的3.7秒。
- 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四驱版101.7kWh)和磷酸铁锂电池(后驱版96.3kWh),CLTC工况续航最高达835公里(单电机版),四驱版续航760公里。
- 全系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补充200-300公里续航,低温环境下(-10℃)仍能保持高效补能。雷军此前试驾中,YU7在15小时内完成1310公里长途测试,仅补能两次,验证其实际续航可靠性。
- 搭载Xiaomi HyperOS 2.0系统,支持与手机、家居设备无缝互联,语音控制全屋智能设备,实现“人-车-家”生态闭环。
- 配备PHUD景深式抬头显示,投影面积较传统HUD扩大50%,雪天等复杂环境仍可清晰显示导航信息。
- 顶配车型配备双Orin-X芯片与激光雷达,支持高速领航辅助(NOA)和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计划通过OTA升级)。测试数据显示,其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累计里程已超1亿公里。
相比Model Y焕新版(续航660km),YU7单电机版续航优势显著(835km),且动力性能更强。
依托小米超万家线下门店和米家生态链,可快速触达年轻科技用户群体。
武汉基地二期工厂7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30万台,缓解交付压力。
部分消费者对小米造车经验存疑,需通过品控与售后服务建立信任。
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或于2025年升级电池容量至95kWh,续航突破800km,价格可能下探。
中大型SUV用户年龄层偏高,与小米主打的“年轻化”标签存在错位风险。
小米YU7的上市不仅是产品线的扩展,更是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深化。分析师预测,若定价策略成功,YU7月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助力小米汽车2025年总销量冲击30万辆目标。
- 小米计划通过YU7与SU7形成“轿车+SUV”双爆款矩阵,覆盖主流价格带。
- 未来或推出增程版车型,应对纯电市场结构性矛盾(如问界M9转向增程路线)。
小米YU7以“性能参数天花板”和“智能生态护城河”双重优势,向特斯拉Model Y发起正面挑战。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定价精准度、产能爬坡速度及用户对“小米汽车”品牌的认可度。若延续SU7的市场势能,YU7或将成为2025年新能源SUV市场的最大变量,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