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唐L、汉L销量下滑,降价3万才有戏?
前几天碰到邻居老郑在小区门口遛狗,手里还拎着刚买的菜。他一边唠叨着最近油价又涨了,一边顺嘴问我:“你说唐L和汉L咋越卖越不行了?这车不挺好的吗?”我也纳闷,这两款去年还被不少人盯着,如今却有点冷清。
翻了下群友发来的数据,比亚迪汉L DM-p七月份只卖出535台,这数字看得人脑瓜嗡嗡的。六月份991台,再往前五月1453台、四月1417台——这走势跟股市跳水似的。唐L DM-p稍微好点,七月2389辆,可之前三千多、四千多都见过,现在也是一路往下溜。
其实新车上市那会儿,小区楼下4S店里热闹得很。我记得有个销售哥们姓孙,人特能聊。他当时拍胸脯保证:“哥你放心,唐L绝对是今年最能打的新SUV!”可现在呢,他自己都开始琢磨转岗去做新能源二手车,说新车不好卖,还不如倒腾准新二手来钱快。
为啥会这样?真不是说比亚迪技术差,也不是配置拉胯。这俩DM车型,该给你的基本全给了:什么大电池、大马力、电驱动模式切换,还有那个一脚地板油出去就能感受到推背感——隔壁小李开他爸那辆老秦Pro试过一次,说“动力上头”,但后排噪音还是大了一些。不过这些细节普通消费者其实没那么在意,他们关心的是性价比。
现在市场太卷了。别家搞800V高压快充、纯电续航400公里起步,就连原来不起眼的小品牌都整出了花样。有次我们几个同事中午吃饭,有人突然冒出来一句:“你要真想省钱,现在买插混或者增程划算多啦。”大家纷纷点头附和,说反正补贴也没多少,不如直接等降价再出手。
价格卡在那里,就是没人愿意掏腰包。我舅舅上个月去看汉L DM,本想着趁暑假促销捡个漏,结果终端优惠才两三千块,他直接摆摆手走人。“这么贵谁买啊!”他气呼呼地回“以前20万落地还能选合资B级,现在国产拼到这个份上,你不得让利?”
说起来,比亚迪玩降价这一套,其实早就驾轻就熟。当年豹5刚上市那阵子,全网吹爆,但现实销量只有一千多。后来咬牙官降五万,那叫一个刺激!微信群里有人晒提车单据,都笑称“终于等到白菜价”。果然之后豹5销量一下冲到了四五千,还稳定住局面。有位维修师傅悄悄跟我讲:“哎呀,只要价格合适,中国消费者啥时候没激情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所有车型都有豹5那么强烈的市场情绪。这次轮到唐L和汉L,要是真想扭转颓势,我觉得至少得像豹5学学,把优惠砸足一点。不然现在这种状态,对经销商压力太大——听朋友讲,有家南方的大店已经把主力展位留给别家新能源品牌去了,就因为自家库存压顶,好几个月消化不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这些高配车型虽然参数漂亮,但实际用起来未必人人都满意。例如后排空调独立控制功能,看似高级,可东北冬天用的时候风量总感觉弱鸡,有位黑龙江网友吐槽,“冻脚丫子”,最后还是靠加热坐垫凑合。另外那个所谓智能语音助手吧,在四川本地方言环境下识别率堪忧,我亲戚试了一圈,大半指令它愣是听不懂……
如果真按照坊间传闻来搞综合优惠,比如官降+终端让利干到三万甚至更狠,让主力版本跌进20以内,也许还能重新激活观望用户。不少老司机私底下盘算,如果入门版真的做到19.98左右,那估计朋友圈又该刷屏晒提车照啦。但目前这关口,比亚迪迟迟没有动作,经销商只能硬撑着挨日子,看厂家的脸色吃饭罢了。
偶尔路过修理厂,总能碰见修理工师傅摇头叹气,“现在修混动车赚不到钱,新款毛病少就是保养便宜……”可惜保养便宜归便宜,如果没人买账,再牛逼的技术也只能躺仓库积灰尘。今年500万辆目标悬在那儿,到年底数数账目,不知道领导层怎么想,是继续死扛还是痛快放血一次?
写完这些,又想到去年秋天楼下一户搬家的时候,用自家老宋MAX拉货,一箱箱纸箱塞满后备厢,当时大家还羡慕空间大、省油实惠。如今风水轮流转,新出的旗舰型反而陷入困境,也是怪事一桩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