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

每天清晨和傍晚,惠南地铁站外总是人头攒动。下班的人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地铁口,有的骑上自家电动车,有的挤进公交,还有不少人干脆步行回家。这座常住人口近35万人的小镇,看似热闹非凡,却有一个让人扎心的小秘密——这里竟然连一辆共享单车都没有。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庞大社区,为啥会成为“共享单车荒漠”?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说实话,“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在惠南镇几乎成了所有通勤族绕不开的话题。不管是早高峰赶着进城上班,还是晚上急着回家吃饭,总有人在抱怨:如果能有几辆随手可骑的共享单车,该多方便!别的不说,就拿我楼下邻居小李来说,每天为了从地铁站到家那段路,他不是等半天公交,就是冒雨骑自己的破电瓶车,还得提心吊胆怕被偷。他苦笑道:“哪怕能花个两块钱租个自行车,也比现在强太多。”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其实,不光是上下班接驳需要,共享单车对夜间出行、短途买菜购物也很重要。有些年轻人在市区工作,下班后用共享电动车一路开回来,可刚到惠南边界就收到“驶出运营区需支付20元调度费”的提醒,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还有一些老人、小孩,只想在镇里溜达买点东西,现在只能靠脚力或者自备车辆,说起来都觉得不方便。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问题到底卡在哪?翻看上海市交通部门发布的数据,一切似乎都有了解释。《2023年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报告》显示,包括惠南在内的一些郊区站点,共享单车型日均周转率还不到1次。这意味着企业投放了一堆自行车,但一天都没人骑几次,自然赚不到钱。据业内人士透露:“我们要派专门的人把散落各处的车辆运回来,经常跑十几公里才收回一两辆,这种运营根本亏本。”更别提老城区道路狭窄,没有专用停车位,一旦乱停乱放分分钟堵死马路……企业不愿意投放,政府也没把这事写进规划报告里,于是大家就这样互相观望。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再看看周边区域,对比之下更显尴尬。同属浦东新区的川沙新镇已经有1200辆共享单车、周浦800辆,而咱们这儿还是零。网友@飞翔的小鱼吐槽道:“川沙那边扫码就能走,我们这只能羡慕。”管理上,人家早已设立了电子围栏和规范停车措施,而我们则连最基本的试点都没做过。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归根结底,是需求密度低、运营成本高以及监管难度大三座大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6平方公里的小镇范围内,大多数居民习惯用自家的电动自行车代步,用不了10分钟横穿全城;而潮汐式通勤又导致大量车辆集中流入或流出,高峰期调度压力极大。如果没有政策补贴或创新模式支撑,共享经济反倒成了赔本买卖。有网友感叹:“不是大家不用,是条件真的差。”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但真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毫无办法。不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由政府牵头划定核心区域搞小规模试点,比如先引入500辆左右,并配套电子围栏与专用停车位。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学会文明使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乱停乱放及时处理。当然,更关键的是将这一民生需求纳入政府工作重点,通过补贴降低企业风险,让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相信越来越多人会愿意选择绿色低碳的新方式通勤。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讲到底,一个35万人口的大社区,如果连最基础便捷的短途交通工具都无法满足,那谈什么智慧城市、宜居生活?你是否也曾因为缺少合适交通工具而烦恼?如果哪天走出台阶看到整齐排列的一排排崭新蓝黄绿白色“小骏马”,是不是你的生活节奏都会变得轻快许多?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期待呢?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真实感受——或许正是这些声音,会推动下一次改变悄然而至……

惠南镇35万人却无一辆共享单车,出行难题谁来解?-有驾

#AI热点大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