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车,那可跟其他季节不太一样。你瞧,大冷天的,一钻进车里,点火启动,心里就琢磨着赶紧出发,一脚油门踩下去,嘿,车子却像个闹别扭的小孩,动力不足,车身抖得厉害,还时不时发出些怪声。这时候你肯定得纳闷:“我这宝贝爱车咋突然就不给力了呢?” 其实啊,大概率是你没把热车这关键步骤当回事儿。今天咱就好好唠唠,冬天热车到底得热多久,才能让你的爱车在冰天雪地里也能撒欢跑。
为啥冬天非得热车不可
咱得先弄明白,为啥冬天车子就得热一热。你想想,冬天多冷啊,车子停了一晚上,发动机里的机油就跟被冻住似的,变得又稠又黏,全跑到油底壳里 “睡大觉” 了。这时候你要是直接启动车子就走,发动机的那些零部件就像光着身子在干磨,没有机油这个 “润滑剂” 帮忙,磨损程度那叫一个严重。长此以往,发动机的寿命可就大打折扣了。这就好比你让人光着脚在满是沙子的路上跑步,脚不得磨破了嘛。
而且,冬天温度低,汽油的雾化效果也不行。啥叫雾化效果呢?简单说,就是汽油喷进发动机后,没办法像在暖和天里那样均匀地变成小雾滴和空气混合,这样燃烧就不充分,车子动力上不去不说,还特别费油。热车呢,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做热身,让机油快速流动起来,给各个零部件都穿上一层 “保护衣”,同时让发动机温度慢慢升高,汽油能更好地雾化燃烧,车子跑起来才能又快又稳。
热车时间有讲究,可不是越长越好
很多人觉得,热车嘛,时间越长肯定越好,发动机能充分预热,车子开起来更顺。但事实可不是这样,热车时间过长,反而麻烦一堆。一方面,白白浪费燃油,现在油价蹭蹭涨,每一滴油那可都是钱呐;另一方面,长时间原地热车,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积碳。积碳多了,发动机性能就受影响,就跟人肚子里积食了,浑身不得劲一样。
那热车到底热多久合适呢?这可没有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得看实际情况。一般来说,现在汽车技术先进了,车子启动后,原地怠速热车 30 秒到 1 分钟,就可以慢慢上路了。不过要注意,刚上路的时候,可别一脚油门踩到底,把发动机转速飙得老高,这时候发动机还没完全热乎起来呢,转速太高,零部件磨损加剧。保持发动机转速在 2000 转左右,慢慢开个 3 - 5 分钟,等发动机温度慢慢上升,水温表指针开始动了,差不多就可以正常驾驶了。
比如说,在南方的冬天,气温没那么低,原地热车 30 秒到 1 分钟,然后低速行驶 2 - 3 分钟,基本就够了。但要是在北方的大东北,零下几十度,车子都快被冻僵了,这时候原地热车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到 1 - 2 分钟,上路后低速行驶时间也加到 3 - 5 分钟,给车子足够时间 “解冻”,恢复活力。
还有,不同车型、车龄,热车时间也不一样。新车发动机性能好,热车时间能短点;开了好些年的老车,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多少有点磨损,热车时间就得适当延长,给发动机多点 “缓冲” 时间。
热车的正确姿势,你做对了吗
热车可不是简单启动车子,然后坐在车里干等着。正确的热车姿势,能让热车效果事半功倍,还能更好保护你的爱车。
启动后别急着开空调:冬天一上车,很多人习惯马上开空调取暖。但你知道吗,刚启动的车子,发动机还没热起来,这时候开空调,发动机负荷增加,就像让人刚起跑就背个大包袱,能不累嘛。所以,最好等热车一会儿,发动机温度上升点了,再开空调。
不要原地长时间怠速热车:前面说了,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不好。那咋整呢?原地热车 30 秒到 1 分钟后,就可以挂挡缓慢行驶了,通过低速行驶进一步热车。这样既能让发动机快速升温,还能让变速箱、轮胎等其他部件也热起来,让整个车子都进入最佳状态。
注意观察水温表和怠速转速:热车的时候,多留意水温表和怠速转速。水温表指针开始上升,说明发动机温度在升高;怠速转速从刚启动时的较高值,慢慢回落到正常范围,一般在 800 - 1000 转左右,这时候热车就差不多了,可以正常加速行驶了。
总结
冬天热车这事儿,看着简单,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热车时间太短,发动机没预热好,磨损严重;热车时间太长,浪费油还伤车。所以,咱得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热车时间和方法。一般来说,原地怠速热车 30 秒到 1 分钟,然后低速行驶 3 - 5 分钟,边走边热车,等发动机温度上升,水温表指针动起来,怠速转速稳定在正常范围,就可以放心大胆踩油门,让爱车在冬天的路上尽情驰骋啦。
记住,正确热车是对爱车的一种呵护,只有把爱车照顾好了,它才能更好陪你出行,带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给爱车一个温暖的 “开场白” 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