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

蔚来取消首任车主权益引发争议

花近60万元买了一辆蔚来ES8,就是看中了品牌承诺的首任车主终身权益。没想到现在突然收到通知,说要取消这些福利,这不等于过河拆桥吗?

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有驾

承诺能否兑现

高先生2020年买了一辆蔚来汽车。最近他收到蔚来短信,说因为他的车“用得太多”,超出普通用户使用情况,7天后就不再享受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这些原本承诺的权益了。

这事一出来,网上议论纷纷。大家开始讨论:当公司遇到困难时,当初说好的承诺还能不能算数?契约精神到底该怎么保持?

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有驾

终身服务被取消事件

高先生在2020年8月买了一辆蔚来ES8六座签名版,购车时承诺享有“不限里程、不限时间”的终身服务权益。但到了第五年,蔚来突然以“特殊使用条件”为由,取消了他的服务。他们唯一拿出的“证据”,是高先生一年内开了17万公里。

更奇怪的是,蔚来在《车主权益告知书》里只提到禁止将车用于出租、比赛等运营用途,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行驶里程上限。所以,按理说,只要不是用来跑运营,开多少公里都不该被限制。

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有驾

蔚来取消权益引争议

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另一位车主王先生情况更严重,两年内开了35万公里,去过全国311个城市,同样因为“使用过度”被取消免费换电和流量服务。他的车是“非营运”性质,还经常参加蔚来组织的自驾活动,但品牌方依然认为他“超出了正常使用范围”。

蔚来客服说他们是“综合评估”,但没给出具体依据。有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不能做误导性宣传。蔚来卖车时没提里程限制,现在却以此为由取消权益,这可能涉嫌违约。

车叔觉得,蔚来的做法有点“割韭菜”的味道。如果真担心高里程带来的成本,一开始就该把规则说清楚,比如“一年超过多少万公里就取消权益”。用户是冲着“终身免费”来买车的,结果厂家突然改规则,这不是用承诺骗人后再反悔吗?更离谱的是,蔚来一边说自己是“用户企业”,一边连申诉渠道都不给,这次直接发条短信就取消权益,连王先生提供的旅游订单都不看。这种态度,早就忘了服务用户的初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事也反映出蔚来目前的财务压力。持续亏损之下,可能只能靠这种方式来控制成本了。

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有驾

蔚来改革引发信任危机

2024年,蔚来全年亏损226.5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36%,而理想、问界等竞争对手已经实现盈利。为了扭转局面,蔚来开始推行“基本经营单元”改革,对每个换电站和充电桩单独核算成本,希望在2025年底实现盈利。

为此,蔚来在2025年6月发起“运营车辆不当使用权益”线索征集,鼓励车主举报其他用户违规使用。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但问题在于,早期车主的高频率使用,正是蔚来换电网络快速发展的基础。现在却反过来被限制,让很多老用户感到不满。

蔚来一直以服务和换电为卖点,品牌信誉也建立在用户信任上。但这次事件暴露了规则不清晰、执行随意的问题,正在削弱用户的信任。

数据显示,换电站的使用率从2023年的85%降到2024年的68%,部分用户因为担心权益变化而选择观望。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现有用户,也可能吓退潜在客户。毕竟,如果“终身权益”只是宣传口号,那品牌的高价就很难站得住脚。

一年跑17万公里,车主终身权益被取消,蔚来还能撑多久?-有驾

蔚来困境与市场反思

从市场角度看,蔚来的困境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挑战。像终身质保、免费换电这些承诺,原本是企业用来吸引用户的手段。但当行业慢慢从快速扩张转向稳定发展时,企业就需要重新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不伤害用户利益的情况下调整策略,是对企业的一次考验。李斌说过:“要在用户利益和经营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但从目前蔚来的情况看,他们似乎更偏向于后者。

总的来说,蔚来的这次事件,其实是之前“画饼式”营销带来的后果。降本增效本来没问题,但蔚来选择的方式却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如果连早期支持者都能被忽视,那些还在观望的消费者又怎么相信他们的承诺呢?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失去了用户信任的企业,最终也难有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