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发布的问界M7车型带来了一项名为Limera的舱内激光视觉技术,这项创新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款曾经为鸿蒙智行贡献过重要销量的车型,问界M7此次升级并非简单的小改款,而是融入了多项旗舰技术,包括192线激光雷达和这项全新的感知系统。
什么是Limera舱内激光视觉?
Limera舱内激光视觉是华为开发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将激光扫描和视觉成像两种功能集成在一个小型化的设备中。
这套系统被安装在车内挡风玻璃上方,不显眼但功能强大。
据官方介绍,即使在夜间遇到仅有30厘米高的小障碍物,搭载该系统的车辆也能在100公里时速下实现平稳刹停。
与常见的车顶激光雷达不同,Limera方案体积小巧,不会影响车辆外观设计。
问界M7产品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结合了激光主动扫描和摄像头图像处理的优势,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道路上的障碍物。
这种设计既保持了车辆的美观性,又提升了安全性能。
为什么激光雷达不直接装在车内?
许多消费者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直接把现有的激光雷达安装在车内?
这主要有几个实际考量:
1.噪音问题:目前主流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工作时会产生噪音,放在车内会影响驾乘体验。
2.性能影响:挡风玻璃会削弱激光信号的穿透力,需要特殊玻璃配合,这会增加成本。
3. 空间限制:传统激光雷达体积较大,安装在车内可能遮挡驾驶员视线。
虽然凯迪拉克曾展示过将激光雷达置于挡风玻璃后的概念车,但至今未有量产车型采用这种设计。
相比之下,Limera方案专为舱内安装优化,解决了这些痛点。
Limera与主激光雷达的区别
需要明确的是,Limera舱内激光视觉并不是用来替代主激光雷达的。
它的定位更接近于辅助传感器,主要作用是:
为视觉为主的驾驶辅助系统提供额外安全保障
在光线条件不佳时增强障碍物识别能力
保持车辆外观简洁的同时提升主动安全性能
问界M7的高配Ultra版仍然配备了性能更强的车顶激光雷达,能够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而Limera方案则让中低配车型也能获得不错的主动安全能力。
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之争
当前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存在明显分歧:
激光雷达阵营:包括华为、理想、小米等厂商,认为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案更安全可靠。
纯视觉阵营:以特斯拉为代表,主张仅依靠摄像头实现自动驾驶,认为这样更接近人类驾驶方式。
折中派:如小鹏汽车,虽然主打纯视觉,但仍保留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作为辅助。
Limera方案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在这两种路线之间寻找平衡点。
它不像传统激光雷达那样昂贵复杂,又能为视觉系统提供有价值的补充数据。
这项技术的实际意义
从市场角度看,Limera这类舱内激光视觉方案有几个重要价值:
1.成本控制:让中低价位车型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主动安全能力,不必为了基础安全功能而选择高配。
2.设计自由:避免了车顶"犄角"式激光雷达对车辆外观的影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3.安全冗余:为视觉系统增加了一层保障,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光线条件下。
目前,问界M7是首款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型。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这套系统主要服务于主动安全功能,而非高阶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它可能更适合日常驾驶中的危险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等场景。
问界M7的实用性分析
结合现有信息,我们可以对搭载Limera系统的问界M7做出以下实用性评估:
优势:
保持了简洁的外观设计
提升了基础安全性能,特别是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相比高配激光雷达版本更具价格优势
局限:
无法支持城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
感知距离和精度不及专用激光雷达
实际效果有待用户验证
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而言,Limera提供的安全增强可能已经足够日常使用。而那些对自动驾驶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则可能需要考虑配备完整激光雷达系统的高配车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