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注意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超准

只需记住这个七字口诀,就可以轻松的知道他的车技怎么样。

这个口诀就是:一调二握三刹车。调即上车是不是主动调整坐姿以及调整座椅距离,握即方向盘的握姿,刹车即对油门刹车的操作是否有根据自己对路况的预判来进行操作。接下来我将结合一些案例来给大家详细讲述这个口诀的含意。

一、上车后如果不主动调整坐姿和距离,这个人要么就是个马大哈,要么就是没有“坐姿决定操作安全”这个驾驶意识,证明他的开车水平相对比较低。

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注意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超准-有驾

举个反面例子,小明在A市的最有名的集团上班,有天老板来视察工作,正好看见小明在摸鱼,便上去查看,才发现这个老板原来是小学的同学,两个人聊了两句,助理就说下午有个会议要去B市开,这时来了信息,助理看了眼手机信息就和老板说司机因为有事,请了下午的假。小明听到这,开玩笑若是不介意,我可以当老板的临时司机。没成想老板直接答应了。小明心想,要是能成为他的专车司机,岂不是赚更多!下午,老板已经在车上等候了,小明拉开车门直接坐上去就发动,前司机是个一米八的大个,他的座椅调的很靠后,而小明只有一米六五,脚踩油门时膝盖都顶直了才勉强够着油门,转弯时胳膊伸直才勉强够到方向盘,在一个路口转弯时,因为打方向幅度不够,差点就撞到了路边的电动车!这一路可谓是胆战心惊啊!估计老板也脚趾扣地,为自己默默祈祷了吧!

驾驶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人车合一”,坐姿则是基础。身高、手臂长度不一样的人,如果使用他人的座椅位置,就会导致踏板控制、方向盘转向、视线范围都会出现偏差。小明明显就是新手,都还不懂坐姿的重要性,忽视了“个体差异”会带来的这个问题。

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注意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超准-有驾

座椅调得距离方向盘过近也可能引发一些意外,例如,小红刚学完车,开家里的汽车时总喜欢把座椅调得贴方向盘,说离的太远踩不到油门,有次回家,过小区的减速带时,小红没有提前减速,车身一颠,胸口直接撞到方向盘上,给她吓得脚乱了,车子差点就失控冲到人行道上。驾龄时间长的司机一看就知道,座椅调得太近,会让身体处于紧绷和局促的状态,遇到突发情况时,根本不能灵活驾驶。

二、错误的方向盘握姿,不仅影响操作灵活性,还会在碰到危险时放大风险。

举个握姿误区的例子,我朋友开车时喜欢双手握在方向盘得顶部,也就是12点钟左右得位置,但有一次在回家路上看到一辆车突然变道,朋友双手紧握方向盘的十一点到十二点的位置,想快速打方向,但是因为当前姿势过于僵硬,方向盘只转了半圈手就卡住了,根本没办法快速灵活得打方向盘操控车辆,结果“顺利”得蹭到了旁边的车,这种握姿是极其错误的,非常不推荐这种握姿,因为在紧急避让时,转向的速度会比平常司机至少慢0.5秒,若是在复杂路段上,这0.5秒就足够出事故了!其实双手握在十一到十二点方向,看似很稳,实则致命。

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注意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超准-有驾

这种握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安全气囊会弹出,手臂正处于气囊的爆破点,巨大的冲击力极易导致手臂骨折,更严重的是气囊被手臂阻挡无法完全发挥作用,会让司机受到更致命的伤。

三、踩油门犹豫,急刹车频繁,这种情况往往是司机对路况缺乏预判能力,就是属于“被动应付”驾驶,证明他得开车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举个例子,小林刚拿到驾照买了车,就想炫技,便和家人提出要和朋友自驾游,都知道自驾游都是比较长途的,一路上,前面的车稍微减速,他立马就猛踩刹车,坐在后面的朋友脑袋一直撞到前面的靠枕,或是龟速行驶,不敢超车。

在另一段高速路段时,自己的车打了转向灯并准备并线超车,此时的速度明明就是比前车快,但是却不敢深踩油门果断加速超车,反而是松了油门,慢慢的跟着前车,结果被后面的车一直按喇叭,慌乱之中又猛打方向,差点就刮蹭了……

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注意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超准-有驾

正所谓新手看操作,老手看节奏。另一个朋友开高速时却很稳,要过弯道前五十米就松油门提前减速,观察后视镜是否有车,轻踩油门保持匀速过弯。在遇到前方有货车要超车时,他也会提前观察货车的速度和对向车道,估算好距离之后,一脚油门快速超车,这整个过程,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询问他开车稳的技巧时,他却说:“油门不是用来冲的,是用来控制节奏的,提前想好下一步,就不用急刹车了。”

这个口诀,本质上是安全意识的体现:调整坐姿就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让我们能够人车合一。握姿和座椅就是对未知风险的预案准备。油门刹车控制则是我们对路况预判的能力。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不高,不是看他技术有多花里胡哨,而是要看他是否把安全藏在每个下意识的动作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