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EZ-60挑战五万公里极限,电动车真能“全地形”吗?

新能源车这几年窜红得厉害,可一说起这玩意儿,不少人还是觉得它“金贵”、“电量捉襟见肘”。仿佛这货色就只能在城里晃悠,稍远点、地儿糙点,就得歇菜。不过最近,马自达EZ-60来了个大动作,直接把电动车杵到了珠峰大本营、漠河、吐鲁番,愣是跑了五万公里,这波操作,有点意思哈。

老实讲,瞅见这消息,我头一个念头是:靠谱吗?电动车去那些个地方,图个啥?要知道,这些地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漠河零下三四十度,电池立马给你冻趴窝;吐鲁番五六十度高温,电池分分钟给你整自燃;珠峰大本营缺氧,你还得操心动力够不够劲。

马自达EZ-60挑战五万公里极限,电动车真能“全地形”吗?-有驾

马自达偏就上了,还甩出一堆数据。比方说,在纳木错,别家电动车动力打七折,它只打八五折;在吐鲁番,电池包温度稳在45℃,竞品都奔着60℃去了;在漠河,实测续航还能跑350公里。这数据,确实有点儿出乎意料。

这背后,是九宫格通风、电机高海拔功率补偿算法、八重散热结构、热泵空调加电辅热双系统等等一堆黑科技。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为了搞定电动车在极端环境下的那些个老大难。

不过,问题也来了。何必这么折腾?电动车的主战场,不还是城市道路吗?砸这么多银子,去挑战这些个极限环境,值当吗?

马自达EZ-60挑战五万公里极限,电动车真能“全地形”吗?-有驾

有人说,这是厂家在秀肌肉,展示自家的技术底蕴。这话不假,但我寻思着,更深层次的动因,恐怕还是电动车这行的内卷太厉害了。现在电动车市场卷到飞起,续航、加速、智能化,大家都在死磕。磕到最后,消费者都审美疲劳了,你零百加速4秒,我3秒,又能咋地?反正我也用不着。

所以,厂家开始另辟蹊径,找寻新的卖点。“全地形”听着就带劲,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它能给消费者一种安全感,一种“我的车能去任何地方”的底气。就算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开着电动车去挑战珠峰,可这种可能性,本身就是一种隐形价值。

再说了,这种“三高”蹂躏,也能倒逼厂家升级技术。毕竟,极端环境是检验产品成色的试金石。你的车能在漠河扛得住,那在北方过冬,肯定也能游刃有余。

当然喽,咱们也不能把这种测试给神化了。毕竟,实验室数据跟实战表现,还是有出入的。而且,不同牌子、不同款式的电动车,在极端环境下的发挥也会有差异。

马自达EZ-60挑战五万公里极限,电动车真能“全地形”吗?-有驾

但不管咋说,马自达这回“三高”历练,都给电动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辨。电动车不光是城市代步工具,它也能胜任“全地形”的。关键在于,厂家愿不愿意烧钱搞研发,攻克技术壁垒。

话说回来,电动车真有必要变成“全地形战士”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有些人觉得,电动车就该老老实实跑城市,没必要死磕极限性能。可也有人觉得,电动车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能带着咱们去更远的地方探险。

或许,这就是电动车发展的必然轨迹。从“能开”到“好开”,再到“无所不能”。啥时候电动车真正甩掉了“娇气”的帽子,才能博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再回到开头,马自达EZ-60的“三高测试”,与其说是挑战极限,不如说是对电动车未来的一种试水。它把极端场景的“天方夜谭”,变成了日常使用的“小菜一碟”。而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或许才是最值得咱们玩味的。仅这一个“小菜一碟”,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说明了电动车想要真正普及,还横亘着多少沟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