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第二工厂的机器声停了——这块105万平方米的地,2012年投产时一年能造24万辆车,2024年11月却正式停产,2025年10月13日,规划调整公示一出,它要从工厂变成住宅,还得带上商业、学校和绿地。
为啥好好的工厂要改头换面?这可不是武汉经开区随便拍板,背后藏着产业迭代的大逻辑。
前几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可不差,但新能源汽车起来后,传统燃油车工厂的产能就有点"跟不上趟"了。国家要搞"双碳"目标,武汉经开区作为"中国车谷",总得顺着新能源的势头走,总不能让老工厂占着好地"睡大觉"。
再说了,之前神龙汽车武汉一厂不就改成了招商蛇口和武汉城建搞的未来中心,商住一体,人气挺旺,这东风本田二厂算是跟着"有经验的前辈"走,少走不少弯路。
这块地能改,"先天条件"是真硬。交通上,地铁6号线老关村站就在边上,出了门坐地铁不用绕远;开车更方便,三环线、江城大道两条快速路挨着,想去汉口、汉阳核心区,一脚油门的事儿。
周边配套也够成熟,经开永旺梦乐城、杉杉奥特莱斯,平时逛街买东西,或者带娃去玩,俩商场随便挑;看病也不用愁,亚洲心脏病医院就在附近,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医也方便。更别说还有南太子湖的一线湖景,旁边就是长江,以后住这儿,傍晚去湖边遛弯,吹吹湖风,比在小区里转圈舒服多了。
项目参数/内容占地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相当于1575亩,差不多150个足球场大小)原产能每年24万辆汽车,是东风本田早年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停产时间2024年11月,正式结束工业生产使命规划公示时间2025年10月13日,官方发布用地性质调整方案主要新用地性质以居住为主,还包含商业、商住混合用地,外加中小学、邻里中心和绿地潜在开发商金地集团、招商蛇口,都是做过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老牌开发商
规划方案也没让人失望,不是简单盖几栋楼就完事儿。原工业用地要分成好几块:靠路边的地方搞点住商混合的楼,楼下就是商铺,买包盐、取个快递不用跑远;中间区域主打住宅,容积率控制在1.8到2.0,这意味着不会盖超高层,大概率是11层左右的小高层,住着不压抑;还得留出让孩子上学的地,中小学同步建,家长不用愁"上学远"的问题;邻里中心和绿地也不能少,老人下棋、孩子玩耍都有地儿去。
至于房子会建成啥样?估计会往"四代住宅"靠——就是那种能有空中花园、家家户户能种花的房子,不是以前那种密密麻麻的鸽子笼。
开发商方面,招商蛇口有过神龙一厂改造的经验,金地在武汉做过不少高端楼盘,俩家要是真接手,品质应该差不了。
这事儿不只是一块地的事儿,跟武汉经开区的大规划能串起来。现在军山新城在搞新能源产业,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还在这儿建了新校区,以后会有不少年轻人来上班、上学。
这块地改成社区,刚好能接住这些人的住房需求,让他们在这儿上班、安家,不用跑老远通勤,这不就是"产城融合"该有的样子?
当然,好事也得考虑挑战。以后住的人多了,三环线、江城大道会不会更堵?中小学的师资能不能跟上?这些都得提前想。
最好是先把周边的路网再优化优化,多开几条公交线路,学校也早点跟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别等房子卖了,配套还没跟上。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不是工厂"下岗",而是土地"再就业"。武汉经开区以前靠工厂撑起产业,现在要让产业和生活搭着来,让"中国车谷"不只是个上班的地儿,更是个能住得舒服、过得开心的新城。
其他城市要是有老工业用地,说不定也能照着这个思路琢磨琢磨——毕竟城市是给人住的,土地得用在刀刃上,既跟上产业的步子,又能让老百姓得实惠。
你想想,要是以后路过这儿,以前的厂房变成了带花园的小区,楼下有超市,门口有地铁,湖边还有人散步,这算不算把老地方的回忆留住,又开启了新日子?你觉得老工业用地改成社区,最该先解决啥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