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箱,自主品牌混动的“面子工程”?

近,新能源车市场可谓风起云涌,插电混动车型凭借着“可油可电”的特性,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在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大油箱。

油箱越大,续航越长?这似乎成了部分车企的“杀手锏”。为了迎合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焦虑,一些自主品牌的插混车型,油箱容量动辄六七十升,甚至超过了燃油车型。比亚迪秦PLUS DM-i的65升油箱更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大油箱,自主品牌混动的“面子工程”?-有驾

这种做法真的有要吗?首先,插混车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日常通勤可以纯电行驶,油箱更多是作为长途旅行的备用。其次,大油箱不仅占据车内空间,还会增加车辆重量,影响操控性能和油耗。更重要的是,这种“以体积换续航”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续航焦虑。

**相比之下,日系混动车型则普遍采用小油箱设计。**例如,广汽本田雅阁混动车型的油箱容量仅为43升,广汽丰田凯美瑞双擎的油箱容量为49升。这说明,小油箱也能满足插混车型的使用需求,车企完全没有要盲目追求大油箱。

大油箱,自主品牌混动的“面子工程”?-有驾

那么,为什么一些自主车企还要坚持“大油箱”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技术瓶颈:在电池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增加油箱容量成为了提升续航里程的“捷径”。

市场焦虑: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让车企不得不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来吸引眼球。

然而,这种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插混车型的续航焦虑将逐渐得到解决。届时,大油箱将成为累赘,反而会限制插混车型的发展。

大油箱,自主品牌混动的“面子工程”?-有驾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插混车型时,更应该关注其综合性能,而不是单纯追求续航里程。小油箱、大电池的插混车型,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自主品牌能够摒弃“小聪明”,真正从技术上进行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秀的产品。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