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可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5月1日雷军刚公布4月份交付量突破28000台的好消息,转头就因为SU7 Ultra的两次争议闹得满城风雨。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就从头捋一捋。
事情最早是5月1号曝光的。
有汽车博主发现,小米SU7 Ultra在更新1.7.0版本车机系统后,原本宣传的1548匹马力突然被锁住了,车主只能用到大约900匹。
想解锁全部动力的话,得去指定赛道跑出官方要求的圈速成绩。
这更新可把车主们整懵了,好多人连夜在雷军微博下留言质问:"说好的地表最快四门车呢?现在马力说锁就锁?"
要说小米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意外。毕竟买车的时候销售都说这车能直接上赛道,现在突然加个赛道考核,这不是变相让车主去花钱升级配置吗?有车主算过账,光是赛道使用费就得大几百,更别说还要专门买热熔胎这些装备了。更扎心的是,有博主实测发现,就算你跑出官方成绩,解锁的也就是个"排位模式",直线加速还得等60秒——这不就是防止等红灯时"弹射起步"吗?
不过仔细想想,小米的出发点好像也有道理。他们客服解释说,1500匹马力在市区根本用不上,真要飙车也得去赛道配专业设备。而且新手开这么猛的车确实危险,之前不是没出过电动车失控的事故。但问题在于,车主们买车时可是冲着"满血版"来的,现在突然加门槛,总感觉像被套路了。
这事儿还没完,5月7号深夜小米又发了个大招。原来他们新推出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版车型,被网友实测发现根本不顶用。有博主拿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纸巾都吹不动。拆开一看,所谓双风道既不能给刹车散热,也没产生下压力,纯纯是个"样子货"。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车主们纷纷要求退换。
面对双重危机,小米的反应倒是挺快。第二天就发公告道歉,承认排位模式解锁条件没提前沟通好,碳纤维机盖的功能宣传也有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拿出了补偿方案:没提车的可以免费换回铝制机盖,已经提车的送2万积分。这2万积分虽然不能直接抵现金,但在小米生态里也算值钱玩意儿了。
不过仔细想想,小米这波操作还是留了后手。你看他们处理排位模式的态度就很有意思——虽然暂停了更新,但已经升级的用户要等4-8周才能修复。这期间足够让舆论热度降下来,又不影响新车交付。而碳纤维机盖虽然被吐槽,但人家说了这是应粉丝要求复刻原型车设计,还强调减重了1.3公斤,赛道成绩确实刷新了国内纪录。这种既承认问题又不完全认错的策略,倒是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从这事能看出新势力车企的难处。既要保持互联网公司快速迭代的风格,又要应付传统汽车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就像有评论说的:"小米把手机行业的OTA玩到车上,但车不是手机,动不动OTA锁动力谁受得了?"不过换个角度想,要是传统车企做这事,怕是连OTA都不敢推,直接等召回流程走完再说。
再看看车主们的反应也很微妙。支持派觉得小米敢创新,安全确实重要;反对派骂声一片,说这是"割韭菜";中间派则建议以后更新前多听听用户意见。这种分化其实反映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新型用户关系——车企和消费者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像是共同开发产品的伙伴。
说到底,小米这次风波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在追求科技感的路上,千万别忘了用户体验才是根本。就像网友说的:"你可以把车机系统做成游戏机,但别让我们的车变成游戏道具。"毕竟买车是大事,谁都不想提车第二天就发现被"阉割"了性能。不过话说回来,小米反应够快补偿到位,说不定还能把这波危机转化成营销机会呢?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这事?是支持小米的安全考量,还是觉得伤了老用户的心?要是你买了SU7 Ultra,会接受这个补偿方案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