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汽车圈炸开了锅,知名车评人陈震和袁启聪因为小米汽车与法拉利的对比视频彻底杠上了,双方粉丝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事情起因是陈震在测评中直言某款国产新能源车的智能系统比法拉利更实用,袁启聪则炮轰这种对比是“田忌赛马式碰瓷“。这场口水战不仅登上微博热搜,更揭露了车评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流量密码。作为看着国内车评行业成长的老司机,我既理解这种争议带来的传播效应,更担忧行业正在走向畸形。
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吊打BBA”“脚踢保时捷”的夸张标题,某些车评人甚至把“无脑吹国产、无差别喷合资”当作流量圣经。去年网信办封禁的700万粉丝账号就是血淋淋的教训,这些看似热闹的骂战背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我们支持国产车进步,但没必要用“踩一捧一”的极端方式,真正的技术突破不需要靠拉踩来证明。当车评变成非黑即白的站队游戏,最终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这次陈袁之争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汽车自媒体野蛮生长的代价。
希望车评人们记住:流量会过期,口碑永留存。老司机们更愿意看到真实客观的横评,而不是剧本化的互撕大戏。你觉得车评人该不该为流量制造对立?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点赞过千我们深扒车评圈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