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带飞尊界却带不动阿维塔? 真相藏在“含华量”之外!
华为在汽车圈堪称“点金圣手”,问界M9稳坐50万级销冠,周销3200台;尊界S800作为百万级新秀,首周订单破千辆,相当于单周狂揽7亿元!
可另一边,阿维塔却陷入尴尬:明明“含华量”不输鸿蒙智行,甚至更早用上华为激光雷达智驾系统,2025年1-6月月均销量却不足1万台,6月销量10153辆中,六成靠19.19万起的入门车型阿维塔06撑场,高端车型阿维塔11月销仅153台。
同样的华为技术,为何尊界一飞冲天,阿维塔却步履蹒跚?
品牌认知:阿维塔的“隐形困局”
当问界、理想、蔚来的车主无需解释品牌价值时,阿维塔车主可能还在自证“豪华”。
市场调研机构杰兰路的数据戳中痛点:在提示品牌名称与标识后,阿维塔的认知度不足90%,远低于特斯拉、小米、“蔚小理”等95%以上的水平。 其百人青睐指数(每100人中潜在好感人数)仅29人,排名第14位,甚至低于岚图;品牌净推荐值(NPS)60.4,勉强挤进前13。
反观尊界S800,凭借华为鸿蒙智行背书+百万定价,天然锚定高端心智,用户为“技术稀缺性”买单毫不迟疑。
合作模式:华为“亲儿子”VS“技术供应商”
华为赋能车企分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HI全栈方案(Huawei Inside)、鸿蒙智行(智选车)。
阿维塔属于HI模式,华为提供智驾、座舱等解决方案,车型定义、渠道运营主导权在长安手中。
尽管阿维塔是华为汽车子公司“引望”并列第二大股东(持股10%,与赛力斯并列),华为仅作为技术伙伴,未深度介入产品定位与销售。
尊界则采用鸿蒙智行模式:华为与江淮联合研发,共建超级工厂,从设计、智驾到渠道全链路把控。
华为将乾崑ADS 4.0智驾、鸿蒙座舱等核心技术与尊界强绑定,形成“技术即品牌”效应。
价格战场:高端蓝海VS中端红海
尊界S800的聪明在于“降维打击”:切入百万级豪车市场,避开20-40万价格带的血腥厮杀。
这里对手仅有保时捷、迈巴赫等传统玩家,而华为智驾代差(如120km/h爆胎稳行)直接瓦解“品牌溢价”逻辑。
阿维塔却深陷最卷价格带:主力车型阿维塔06(19.19万起)正面迎战特斯拉Model Y、理想L6、问界M7(24.98万起),甚至还要应对零跑C16(15.58万起)的性价比绞杀。
,华为智驾技术正加速“去独占化”。
奥迪、丰田、比亚迪等10余个品牌、超20款车型已搭载华为智驾,其中半数与阿维塔价格重叠。
连长安旗下深蓝汽车也用上宁德电池+华为智驾,阿维塔的“技术护城河”正在坍缩。
产品策略:技术堆砌VS场景破局
阿维塔曾坚信“三巨头背书=销量保障”:长安制造、宁德电池、华为智驾。
用户反馈揭示另一面,参数领先的阿维塔11(搭载乾崑ADS 4.0),因设计美感不足、车机体验割裂,难以激发情感共鸣。
尊界S800则用“痛点爆破”征服高端用户:
爆胎稳行技术:120km/h时速爆胎后车辆自动稳控,解决豪车安全焦虑;
隐私声盾:通话时自动降噪+声场隔离,商务场景刚需功能选装率达70%;
三屏联动办公:直击高管移动办公痛点。
渠道短板:华为流量“绝缘体”?
鸿蒙智行坐拥华为全球零售体系,问界入驻门店超1155家,尊界借势高端渠道快速破圈。
阿维塔虽布局700余家门店覆盖209城,销售仍靠“复读”华为、宁德技术标签,缺乏独立话语体系。
跨界营销(如综艺《背后》)未能破圈,用户共创声量微弱,UGC内容占比不足行业头部品牌的1/3。
阿维塔的“自救实验”:奢侈品逻辑能破局吗?
2025年6月,阿维塔推出012限量版(70万元/全球700台),联手DIOR男装艺术总监Kim Jones,以高定工艺+收藏级定位试水奢侈品路线。
植物鞣制Nappa真皮座椅耗时超200小时/台,星辉天幕模拟宇宙飞船光效,试图将座舱升维为“可穿戴艺术品”。
这场“美学信仰VS技术霸权”的豪赌能否成功?
数据尚未给出答案,阿维塔的品牌困局已清晰揭示:当“华为赋能”成为行业基座,真正的胜负手早已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谁能把技术转化为用户甘愿买单的独特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