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广汽丰田官宣:2026款汉兰达正式上市,售价24.98万起!
有人说:
"丰田这价格有点意思啊?"
"配置升级了,车机终于不卡了!"
要知道,这两年国产新能源SUV卷得飞起,理想L系列月销3万+,问界M7狂甩优惠,汉兰达这个曾经的"中型SUV霸主"早就被打得找不着北。
现在甩出"配置升级+价格不变"的组合拳,摆明了是要守住最后的阵地。
那问题来了:丰田这次是真有料,还是又来"挤牙膏"?
24.98万起的汉兰达,到底能不能抢回被国产抢走的市场?
配置升级+价格不变?丰田这次到底憋了什么招?
先说重点: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2026款汉兰达,最大的变化就是在"配置升级"上做文章,而且起售价还是24.98万,没涨价!
这在合资品牌里已经算良心了。
当时很多人看到消息都懵了:"丰田居然不涨价?""配置还升级了?这是被国产逼急了吧?"
结果仔细一研究,才发现丰田这次确实是被逼到墙角了——不玩点实在的,连汤都喝不上了!
这次升级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智能座舱终于不"寒酸"了。新款汉兰达全系标配了15.6英寸中控大屏,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芯片可不简单,流畅度比老款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以前老款那车机系统,点个导航要等半天,语音助手更是听不懂人话,用户吐槽声一片。这次换了8155芯片,反应速度快得飞起,语音识别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还支持50瓦无线快充,手机往那一放,充电速度比有线慢不了多少。这对于天天开车的人来说,简直是刚需配置。
第二个是舒适配置下放了。
以前汉兰达低配车型那配置真的寒酸,座椅都是织物的,方向盘也是塑料感满满。这次2026款入门版就配了皮质座椅,全系标配真皮方向盘和换挡杆,触感和质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座椅加热、座椅通风这些以前只有高配才有的配置,现在部分车型都能选装了。新增的氛围灯还支持64色调节,晚上开车氛围感拉满。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配置,实际用起来真的能提升不少幸福感。
第三个是安全配置全系标配了。
2026款汉兰达全系标配ToyotaSafetySense智行安全系统,包括预碰撞安全系统、车道偏离警示、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等功能。
这套系统在合资品牌里算是比较成熟的,实际使用体验也不错。
全系7个安全气囊,连第三排的侧气帘都给配上了,这在同级别车型里还是比较少见的。上坡辅助、下坡辅助这些功能也都有,新手司机开起来也不会太慌。
动力方面还是老配方——2.5升油电混动系统和2.0T燃油发动机。混动版综合功率181千瓦,官方油耗低至5.82升每百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
这套混动系统虽然不是插电式,没有纯电续航,但胜在成熟稳定。
丰田的THS混动系统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辆,可靠性是经过市场验证的。
2.0T燃油版最大功率182千瓦,匹配8AT变速箱和四驱系统,动力够用但谈不上激进。
说实话,看完这些升级,你会发现丰田这次没玩什么"黑科技",都是实打实的配置提升。
以前汉兰达总被吐槽"配置抠门""车机落后",这次算是把用户最不满意的地方都改了。
但问题是,这些升级够不够打动被国产"宠坏"的消费者?
这就得往下看了。
丰田为啥"务实"了?
可能有人要问:丰田以前不是最稳的吗?
怎么放下身段搞配置升级了?
其实这背后藏着丰田对市场的"被动应战"——说白了就是被国产逼急了。
先看大环境。
2025年的国内7座中型SUV市场早就变天了,比亚迪唐DM-i月销稳定在2万台以上,理想L8和L7加起来月销能干到4万台,问界M7靠着"大空间+低油耗"也抢走了一大块蛋糕。
再看汉兰达呢?
2023年的时候月销还能破万,到了2025年腰斩到4000-5000台,被国产新能源SUV打得丢盔弃甲。
用户反馈:"24万买个汉兰达,配置还不如15万的国产车!""车机系统卡得要死,连个语音导航都不好用!""座椅还是织物的,这年头谁还用织物座椅?"这些话传到丰田日本总部,估计高管们脸都绿了。
国产品牌把"性价比"和"智能化"卷到了极致。
比亚迪唐DM-i起售价才20.98万,空间比汉兰达大,混动系统先进,车机还是华为鸿蒙,流畅度秒杀一切合资品牌。
理想L8虽然贵点,但配冰箱彩电大沙发,智能座舱吊打汉兰达十条街。
问界M7配置丰富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用户会怎么选?
肯定是:"同样的价格,国产配置高、智能、服务好,我为啥要买汉兰达?"
丰田高层终于醒悟过来:不在配置和智能化上做文章,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但问题是丰田的企业文化一直是"稳健第一",不喜欢激进的技术路线。所以这次升级你会发现,丰田没有去搞什么纯电续航、没有搞插电混动,而是把重点放在"用户最在意的配置"上——车机要快、座椅要舒服、安全要到位。
这是典型的丰田思路:我不追求最先进,但我保证最实用、最可靠。
其实丰田在混动技术上的积累是非常深厚的。
THS混动系统经过四代进化,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辆,故障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这套系统虽然没有插电混动那么炫酷,但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000公里以上,日常市区通勤油耗能控制在6升左右,高速工况也就7-8升,对于一台两吨重的7座SUV来说,这油耗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但话说回来,丰田这次也是被逼到墙角了。
以前靠品牌力和可靠性躺着赚钱,现在用户不买账了,只能拿出点实在的东西。
问题是,这一拳能不能打回失去的市场?
会不会又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这就得看下面的分析了。
新汉兰达能"守住阵地"吗?还是又要被国产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问题来了:2026款汉兰达这一波升级,到底能不能守住被国产蚕食的市场份额?
还是又要被"价格+配置"双杀?
咱得实事求是地分析分析。
从产品力看,新汉兰达确实把短板补齐了不少。
15.6英寸中控大屏+8155芯片解决了车机卡顿的问题,皮质座椅+真皮方向盘提升了质感,全系标配安全系统也让人放心。
混动版油耗5.82升每百公里,综合续航1000公里以上,日常使用成本其实不高。
但问题是,对比同级竞品,尴尬的地方就出来了。
比亚迪唐DM-i起售价20.98万,比汉兰达便宜4万块,纯电续航能跑100多公里,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
理想L8虽然贵点,33.98万起步,但空间比汉兰达大一圈,第二排独立座椅带腿托,配冰箱彩电,智能化吊打——高通8295芯片比8155强,车机系统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问界M7起售价24.98万,跟汉兰达同价,也有接近100公里的纯电续航,还搭载华为鸿蒙座舱,语音助手能连续对话不用重复唤醒。
你说新汉兰达的"配置+可靠性"确实够看,但"智能化+性价比"可能还是打不过国产。
用户需求已经被市场教育得很"刁钻"了。
2025年的消费者要的不只是"能跑能装",还得"便宜+智能+服务好"。
比如比亚迪和理想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了,高速服务区基本都有专属充电桩,而且充电速度快。
OTA升级每个月都有新功能推送,今天加个新游戏,明天优化个辅助驾驶,用户体验一直在变好。售后服务也卷到"上门取送车+代步车免费用",你车有问题打个电话,服务顾问开着代步车上门取车,修好了再给你送回来,全程不耽误你用车。
丰田虽然质量口碑好,但智能化和服务跟国产比还是差一截。
车机系统虽然升级了8155芯片,但软件生态还是丰田自己那一套,功能丰富度和易用性远不如华为鸿蒙或者理想的LiOS。
辅助驾驶也只有L2级,就是最基本的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国产现在普遍都是L2+甚至城市NOA了,高速上基本能实现自动驾驶。
服务就更别提了,丰田4S店还是老一套,预约保养得提前好几天,进店还得排队等,哪有国产那种"管家式服务"贴心。
用户会怎么选?
很可能是这样的逻辑:"配置差不多,但国产便宜或者智能,服务还好,我为啥要买汉兰达?"
除非你是丰田的死忠粉,或者特别信任日系车的质量,否则理性分析下来,国产的综合性价比确实高。
品牌认知也在变化。
以前"开汉兰达有面子",因为保值率高、质量好,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但现在"开理想、开问界才叫潮",科技感强、配置高,代表你跟得上时代。
尤其是30-40岁的家庭用户,他们是新汉兰达的核心目标群体,但这批人在意"孩子坐后排舒不舒服""智能座舱好不好用""日常使用成本高不高",而不是"这车能开20年"。
丰田以前引以为傲的"耐用牌",在新能源时代可能不太好使了。
说句实在话,新汉兰达这次升级确实有诚意,至少把用户反映强烈的问题都改了。
但要说"翻身"估计不太现实,能"守住阵地"就算成功了。
国产新能源SUV已经把"价格+智能+服务"卷到极致,丰田想靠"配置升级+品质口碑"守住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除非价格能再降个两三万,或者智能化能追上国产水平,否则很可能还是"叫好不叫座"——媒体一顿吹,销量不见涨。
网友都在争什么?这些灵魂拷问你怎么看?
新汉兰达上市后,评论区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咱挑几个最火的问题聊聊,看看你站哪一边。
先说第一个问题:"24.98万买汉兰达,不如上理想L8?"
支持这个观点的人觉得,新汉兰达起售价24.98万,顶配要32万多,这个价格已经能买理想L8的入门版了。
理想空间大,第二排独立座椅带腿托,坐着跟头等舱似的;智能化强,冰箱彩电大沙发全配齐,车机系统流畅得飞起;服务也好,终身质保加免费充电权益。
多花几万块钱换来的体验提升太明显了,为啥要买汉兰达?
但也有人反驳说,理想L8是好,但34万的价格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有压力的。
而且理想品牌才几年时间,保值率还没经过市场检验,万一以后不行了怎么办?
丰田虽然智能化差点,但质量稳定啊,保值率高啊,老款汉兰达三年保值率能到七成以上,长期持有成本其实低。
再说了,理想的增程式本质上还是"烧油发电",高速油耗不比混动省多少,综合使用成本未必比汉兰达低。
第二个争论焦点是:"汉兰达混动真的省油吗?
跟国产插混比怎么样?"
有人吐槽说,汉兰达这种油电混动,说白了就是"油车省一点",市区油耗能到5-6升,但高速还得7-8升。
比亚迪唐DM-i那种插电混动,市区纯电不烧油,高速混动也就5-6升,怎么算都比汉兰达省。
而且插混还能上绿牌,有些城市还有优惠,综合算下来划算。
但也有人力挺丰田混动。
他们觉得丰田这套THS混动系统成熟稳定,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辆,故障率极低。
比亚迪的插混虽然省油,但电池衰减是个问题,用几年以后纯电续航可能就剩一半了。
而且插混需要充电,没有固定车位的用户很麻烦。
汉兰达加满油就能跑1000多公里,不用担心充电问题,长途出行省心。
保养成本也低,丰田混动的电池和电机基本不用特别维护,比插混的保养费用低不少。
第三个问题也很现实:"丰田混动可靠,但智能化太差,值得买吗?"
有人担心说,现在都2025年了,汉兰达的智能化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
车机虽然换了8155芯片,但软件生态还是丰田自己那一套,功能丰富度和易用性远不如华为鸿蒙或者理想的系统。
辅助驾驶也只有L2级,连城市道路辅助驾驶都没有。
花25万买这么个"半智能车",是不是有点亏?
也有人出来解释说,智能化这东西见仁见智。
年轻人可能喜欢各种炫酷功能,但对于40岁以上的家庭用户来说,"够用就行"比"花里胡哨"重要。
汉兰达的车机系统虽然功能不多,但该有的都有——导航、音乐、蓝牙电话,用起来也不卡。
辅助驾驶虽然只有L2级,但高速上开起来也挺轻松,不用一直紧绷着。
而且智能化越高,出问题的概率越大,丰田这种"保守派"反而让人放心。
最后一个争论最激烈:"国产新能源这么卷,汉兰达还能卖得动吗?"
悲观派觉得现在比亚迪、理想、问界把7座SUV市场卷成红海,价格便宜、配置高、智能化强,汉兰达凭啥竞争?
就算品质好,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花同样的钱肯定选性价比高的啊!
新汉兰达很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媒体一顿猛吹,结果月销只有三五千台,最后灰溜溜降价促销。
但乐观派就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丰田的核心优势是"全球供应链+成熟技术",混动系统有2000万辆的验证数据,这可靠性是国产短期内追不上的。
而且很多用户,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还是信任合资品牌。
他们宁愿多花几万块钱买个"省心",也不愿意赌国产的"未知风险"。
新汉兰达只要价格不太离谱,配置有诚意,还是会有一批忠实用户买单的。
毕竟汉兰达这个品牌在中国经营了这么多年,用户基础还在,口碑也在,不会一下子就倒下。
结语:丰田这次是"守住阵地",还是"慢性死亡"?
从2025年9月新汉兰达上市这一战就能看出来,丰田终于放下了"高冷姿态",开始正视国产新能源的冲击了。
配置升级+价格不变,每一项都是对用户需求的"被动回应"——不做点实在的,连汤都喝不上!
但问题是,配置升级能不能换来市场认可?
24.98万的起步价能不能打动被国产"宠坏"的消费者?
智能化和服务的短板能不能补上?
这些问号,估计得等几个月后的销量数据才能揭晓答案。
说实话,汉兰达这次升级力度还可以,至少把用户反映强烈的问题都改了。
但面对的对手太强了,比亚迪、理想、问界这些国产品牌,已经把中国用户的口味喂得特别"刁"——又要便宜又要好,又要智能又要服务,稍微差一点就不买账。
丰田想靠"配置升级+品质口碑"守住阵地,难度可想而知。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丰田能把价格再降一点,智能化再追上一点,凭借混动技术的成熟度和品牌积淀,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毕竟市场这么大,总有一批用户看重可靠性和保值率,而不是炫酷的科技配置。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25-30万买7座SUV,你会选"配置升级"的新汉兰达,还是"性价比+智能化"的国产新能源?
是相信丰田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还是相信国产品牌的快速迭代?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看看大家到底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