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刚拿了驾照,开车上高速的事情让我特别有感触。那天他聊得兴奋,跟我说:我觉得左侧车道比较稳当,车流不密,开起来舒服。我听了差点没笑喷,赶紧劝他左侧车道不是休闲路,而是超车道。这种认知误区,可不止他一个人有。
有人说,新手龟速没关系,慢点儿安全嘛。但问题是,你拽着最左侧车道龟速,后面一大波人怎么过?这不就是占着茅坑不拉粑粑嘛!这话听起来粗俗,但透着点真理。高速左侧的高速,刚好得快,毕竟大家动不动就百十码往上跑,你慢了,后车也得减速,看着就憋屈。
这话题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复杂到不行。你想想,为啥新手往左边跑?一来他可能没搞清楚道理,二来心理紧张就想远离大货车,三来——这里我猜测——城市里的惯带到高速上了,城市里左转得等灯,慢点行车是常态,高速就傻了吧叽地复制过去。
我刚才翻了下以前笔记,最近采样的十个新手司机里,有7个都碰过超车道龟速的情况,影响到了别人。哎,这里不单是个人惯问题,背后还有技术和心态因素。研发出一套行车辅助系统本来想减少这种龟速占道的事,结果系统本身对复杂路况的判断也有盲点,新手依赖电子眼,却没养成主动认知,结果还是成了活生生的慢车障碍。
说到技术,研发供应链里这事儿也挺典型。你要想象供应链就像一条流水线,研发给你设计一个理想的自动驾驶辅助模块,但是得有合适的雷达和摄像头,供应链给你稳定供货,软件团队又要天天改算法,中间一个环节出问题,系统反应就延迟。新手装了这玩意儿,期望大,但现实和预想往往差距超大,这差距造成的焦虑反而让他更喜欢龟速隐身。
再说回超车道慢行,我不止一次和修理厂的老板聊天,他说:那些爱占着超车道开很慢的,心态得调整,别光想着自己安全,速度是流量的灵魂,这路上大家都互相尊重才能舒服。他说得实在。我反倒觉得,新手要是没人提醒,也挺难改的。教练车上课压根没强调超车道用途,学车那么多细节,却绕开这点,这不就是教育链条断裂吗?
那会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说,这要真是开发一款理想新手高速驾驶教练,应该先教他们超车道是开快的,谁慢谁挨骂,这种简单明了的规则,有时候比什么复杂技术指导实用。我这话说得有点大,但细想细想,其实新手的焦虑和信息失衡才是根源,技术和规则应该帮着解锁他们的自信,而不是让他们更迷糊。
其实不止新手,很多老司机也有类似惯。去年我去山东,目测某省会城市中心高速上,超车道龟速比例高达10%-15%(估算,样本少),这还是个保守数字。环境、文化、教育层面的问题叠加,才导致频繁的左道慢行。
讲到这里,好奇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类龟速车?你当时怎么处理的?忍让,还是礼貌点靠边?说真的,我有时候都挺烦的,忍不了就按喇叭,结果被对面司乘怒目回瞪——这是道德警察的尴尬。
顺便说个小跑题,我最近换了辆紧凑型SUV,预算在15万左右。蜗居城市里的我,本想找个油耗低的顺便适合堵车的车。对比了几款,同价位,某品牌自动挡油耗普遍8.5L/100km左右,另一个合资品牌的油耗最低能跑到7.8L,差距虽小,但是开几万公里,油钱还是能省不少。实操起来,同级车底盘感受也差挺多,某品牌悬挂偏硬,过坑洼路就难受,比对比车明显偏运动,我这身板怕是得提前做好养老准备。
回到我们的话题,怎么解释高速左侧车道慢还成保险?我得说,这种感觉来自两方面。第一,新手自身没掌握超车技巧,比如不敢持续高车速超车,不敢快速切换车道。第二,心里有刚拿证就得稳稳当当的紧张感,哪怕被超车也不敢加速。其实前面那条还不全对,超车动作不是那么简单,也跟你对后视镜盯得细不细有关。更慢的心态加上慢动作就干扰了后面流畅车队的节奏。
说了这么多,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新时代的车联网和智能导航,能不能通过实时提醒,帮新手理解左道快走右道慢行的规则?但这会不会变相催眠,比如你语音提示超车道请快行,新手反而紧张到更慢呢?(没细想过)
我想留个细节:我记得某次路测过程中,教练专门叮嘱我,超车道不是用来练车慢跑的,后来我才有点明白。真要跟新手说清楚这点,得从心理上先帮他们卸下紧张,还得有人耐心聊聊高速的社会感,这一点,或许比搞技术更难。
你们怎么看呢,新手龟速占左道,到底是无知还是无奈?或者,是我们这个驾驶文化里还有没解决的根本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