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烟味儿浓得让人喘不过气来,27个国家的代表正在为一件事儿吵得不可开交——要不要给中国电动车加关税。你猜怎么着?德国这个欧盟老大哥,竟然在最后关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之前的弃权直接变成了坚决反对。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有多火?
去年9月,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时,中国品牌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还只有8%。听起来不多是吧?可问题是,人家的增长速度比欧洲本土品牌快了整整五倍!
比亚迪、上汽这些牌子,价格便宜质量还不错,欧洲老百姓当然愿意买。可这下子把欧盟委员会给急眼了,他们说这是因为中国政府补贴太多,不公平竞争。
到了今年7月,欧盟先搞了个临时关税试试水,预投票的时候德国还挺佛系,选择了弃权。谁知道到了正式投票前,德国突然变脸了,明确表示要投反对票。
德国为啥突然变卦?说白了就是钱的事儿
德国这个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怕中国反制,自己的车企受不了。
你想想看,大众汽车去年在中国卖了300万辆车,这占了人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呢!宝马更夸张,在中国赚的钱比在欧洲还多两成。要是欧盟真的加了关税,中国肯定不会坐着挨打,到时候反制措施一出来,德国车企的供应链不得乱套?
宝马的CEO齐普策直接公开表态,说加关税这事儿行不通,会破坏自由贸易原则。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也跟着附和,说反对票是正确选择,自由贸易才是王道。
听听,这话说得多漂亮,什么自由贸易、什么原则,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袋子。
欧盟内部各打各的算盘
这次投票真的是把欧盟内部的小九九都给暴露了。
支持制裁的主要是法国、意大利、波兰、荷兰这几个。法国的雷诺在中国市场份额连2%都不到,就算中国反制也伤不到筋骨;意大利呢,想保护自己那些小车企,怕中国车抢生意。
有意思的是,竟然有12个国家选择了弃权,包括西班牙、瑞典这些。西班牙总理桑切斯还说要继续谈判,瑞典担心贸易战会伤到自己。弃权虽然等于默认,可也说明这些国家心里犯嘀咕,不想轻易得罪中国。
反对阵营除了德国这个带头大哥,还有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四个小兄弟。匈牙利有比亚迪的电动车工厂,中国投资不少;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经济靠出口,不想和中国闹翻;马耳他嘛,人家就是个小国,犯不着为这事儿得罪中国。
虽然这五个反对的国家占了欧盟人口的22.65%,可没达到65%的门槛,还是没能挡住这个提案。
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
中国这边的反应那叫一个快。投票当天,商务部就表达了强烈不满,说欧盟无视事实,搞保护主义那一套。
紧接着,中国启动了对欧盟猪肉和乳制品的反倾销调查,还对白兰地征收最高39%的临时反倾销保证金。这一招真的是打蛇打七寸,法国白兰地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量占总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下子就戳到了法国的痛处。
你看看,这就叫精准打击。中国这招玩得真是高明,既表明了态度,又让那些支持制裁的国家知道,这事儿是有代价的。
谁是最大的输家?
短期来看,中国电动车出口到欧盟肯定得涨价了。比亚迪、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车都得提价,欧洲消费者买车的成本高了不少。
可长期来看呢?中国车企反而可能因此加速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厂了,上汽也在欧洲搞布局,这样一来直接绕开了关税。
德国车企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投票结果出来后,大众股价跌了2%,宝马跌了1.5%,市场显然对这种贸易摩擦很担心。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的时候还特意表态,说支持自由贸易,欢迎中国车企到欧洲投资。这和冯德莱恩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欧盟内部的分歧暴露无遗。
这步棋到底值不值?
从表面上看,欧盟是想通过加关税来保护自己的电动车产业。这个想法本身没错,欧洲电动车产业确实落后了不少。
可问题是,没有竞争哪来的创新动力?加了关税保护本土企业,短期内可能有点效果,长期来看反而可能让技术更加落后。
中国反制之后,欧盟的出口损失可能更大。猪肉、白兰地这些东西每年出口到中国几十亿欧元呢,这些钱得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最关键的是,德国这个欧盟经济老大站出来反对,其实就是在给大家发信号:贸易战不是好办法,大家还是坐下来好好谈吧。
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占了欧盟对华汽车出口的大头,2023年德国对华贸易顺差巨大。要是真和中国闹翻了,德国车企的利润得缩水三分之一,这谁受得了?
国际关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件事儿说到底,就验证了那句老话:国际关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欧盟想显示团结,结果投票暴露了内部分裂;想保护自己的产业,结果先伤了自己的出口;德国反对制裁,不是为了帮中国,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车企。
中国的应对也挺聪明,除了反制措施,还说愿意继续磋商,寻找价格承诺方案。这样既避免了全面贸易战,又让欧盟知道制裁是有代价的。
这事儿没赢家,要是继续闹下去,大家都得吃亏。欧洲消费者买车成本高了,中国企业得重新布局,德国车企担心反制,欧盟内部还搞得四分五裂。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种贸易摩擦到底谁受益了?德国的这次“临阵倒戈”是明智之举还是背叛盟友?如果你是欧洲消费者,会怎么看待这次制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