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杭州网约车行业这阵子居然迎来一次大动作。不是平台出新规,也不是补贴又翻倍,而是杭州交通局打包准备注销掉一万四千多张网约车车证。光看这个数字,感觉就像深夜饭馆收摊,桌椅板凳一下少了一半,让人忍不住琢磨:这到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给市场“治一治水土不服”?
先不管那些平台怎么表态,也不管司机们是拍手叫好还是眉头紧锁。这事直接影响到的,是数以万计靠网约车吃饭的杭州司机。如果你是这批司机中的一员,你可能正想着,这下车少了,活是不是多了,单子能不能抢得轻松点?但事情通常没那么简单。
其实很多人都在想,车证注销,市场上跑车的就少了,司机压力是不是能跟着缓一口气?可真要这么解读,恐怕还是和小时候抢汤圆一样,没捞着点子。因为杭州现在网约车行业早就僧多粥少了。这个“僧”指的可不是车辆,是司机。车证注销,多数被注销的车辆,实际背后是一人多车,或者车主已离岗,早就不上线;而想继续干的司机,照旧在等活。即使车辆名义上减少,真正参与抢单的司机数量变化不大,哪儿来的“粥多了,僧少了”?
要说网约车市场,前几年确实火爆得像过年放鞭炮。宽松政策一开,平台大力宣传,加上本地经济繁荣,大家一窝蜂地开车上路,有人辞了办公室,有人卖了小吃摊,统统涌进网约车行业。平台又像掏宝盒一样,接连不断地招司机、招车辆,生怕错过黄金时段。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城市地铁、公交越来越发达,居民出行方式更灵活,一辆私家车、一个共享单车,甚至一个电动车就能搞定不少人的需求。加上大环境变化,消费信心一波三折,乘客打车的次数也没以前那么多。
这回交通部门决定清理一下“牌照水分”,算是摸摸底,把积压的、闲置的、早就没了实际运营的车辆扫一遍,也算给行业松松土,很像在菜园里拔掉点杂草。可是这个操作,不免让人打个问号:注销了车证,那些真心靠开车糊口的人会不会被赶下车?一部分司机可能暂时失业,被市场推来搡去,结果还是一锅粥,抢单的、等活的人全挤在一堆,大家的心理压力说不定还多了几分。这就像市场菜摊换班,摊主变了,买菜的人还是那么多。
说到底,网约车的根本矛盾其实不靠单纯“减法”就能解决。平台扩张得快,之前为了人气和覆盖率,不断招新司机、发新证,根本没管市场到底能不能吃得下。结果就是,司机多了,单子没跟着多,谁天天抢不到活,心头都不好受。而且平台抽成,大家都知道,一单下来,司机真正落袋的钱,也就那么点,想靠这个持续养家,有时候比捡芝麻还苛刻。
与此同时,杭州这座城市,不仅公共交通发达,居民出行需求本来就在变化。以前打车是方便,现在地铁、公交速度快、覆盖广,早高峰、晚高峰都不愁,谁还天天掏出两三倍的钱打车?更何况年轻人喜欢用共享单车,电瓶车占道,出行方式变得比以前更多样。网约车要想再分一块大饼,确实难上加难。
于是,有人就提出疑问:注销车证是不是个彻底的解决办法?坦率说,这还远远不够。管住车证只是堵住“浇水”的龙头,可池子里的水早就漫出来了。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严控新证发放、把好司机准入关卡、规范平台抽成分配,这才算真刀真枪动“筋骨”。单靠懒汉式减法,八成是治标不治本,管得住一时,管不住一世。
平台也该掂量掂量自己的责。不能一味把司机往里面装,策略总要考虑实际市场,有多少需求才配备多少人,不能变成“萝卜快了不洗泥”。还有,平台抽成是不是能合理一点,算法能不能真实一点,不要搞得司机拼死拼活,最后手里只有几个钢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司机也是普通人,都希望干一天有个盼头,别让大家陷入无底洞。
话说回来,杭州交通局这次大刀阔斧注销车证,初衷也许是想为市场减减负,但要真把事情做利索,还得有人细心打理后续。行业监管必须“严而有度”,平台自律要有底线,司机也得现实一点,别以为来了新政策就能“一夜暴富”。大家都想跑得快,可路还得走得稳。
司机们更应该明白,把所有赌注下在网约车上,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己。有服务意识的司机,往往能把一趟“普通单”做成长期回头客;懂得规则、勤快上进的人,在哪行都有饭吃。毕竟,行业调整一次,两次,最终由市场决定谁能留下。那些舍不得这个饭碗的人,不妨多学习,学点新技能,搞点多元收入,别把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回头看看,杭州这次1.4万余车证注销,就像在市场里挪了挪地盘。是“寒冬”还是“转机”,其实取决于怎么打后续的“牌”。要是大家都等着天上掉馅饼,那肯定是越抢越少;要是用心做事,动脑去改善服务,市场自有活路。
别家城市没准也在旁观,等杭州试完水,再决定要不要学上一招。说不定以后,“注销车证”成了行业调整的常态,那就要求政策、平台、司机们都要有点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一时的利弊。毕竟,光靠“砍车证”救市,就像喝药治头痛,头疼罢了,身子骨还没补回来。
如果下次你在杭州路上叫车,发现车辆没以前多,也许就是这场调整的直接影响。司机师傅们,少了点抢单的压力,多了几分市场的考验。乘客们,说不定等车也要耐下性子,不急不躁。平台要是聪明,赶紧调整策略,别再闹腾出新一波蜂拥进场。
其实,这事儿谁也难说是喜是忧,只能靠时间慢慢见分晓。政策调调整,行业往前走,人也要跟得上。不管网约车市场如何风云变幻,杭州人照样有自己的路要走,生活没停歇。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