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联袂腾讯 智驾生态破界而生
——当传统工业巨人握住AI之手
武汉。秋雨微凉。
杨青与汤道生的手握在一起。
背后电子屏泛起蓝光。“汽车+互联网”五个字裂变出无数代码。
这一刻。东风56年的制造基因。撞上腾讯的云图之力。
一、六年蓄力:从“试探”到“共生”
2019年深圳。腾讯总部。
马化腾对着竺延风举起酒杯:“汽车+互联网。需要更狂野的想象。”
那时。岚图还是图纸上的代号。微信生态刚接入东风4S店。
七年。七次技术迭代。
腾讯车联从车载娱乐跃迁为全栈AI供应商。东风则把“马灯精神”淬炼成“天元智能”——那个1000项原子服务的超级神经中枢。
现在。方向盘变了。
“用户要的不是钢铁机器。”杨青在签约现场敲击讲台。“是懂呼吸的智慧生命体。”
汤道生点头。大模型在云端低语。
二、技术核爆点:刚柔并济的太极
•太极大模型在暗处运转。
刚:4秒完成万卡数据写入。比行业快10倍。
柔:读懂孕妇的腰疼。自动调座椅。预判加班族的咖啡瘾。
•座舱端侧大模型掀起革命。
0.3秒吐字回应。快过人类眨眼。
“帮我订冰椰拿铁。”——语音落地刹那。车载小程序已完成支付。手机同步接收取餐码。
没有按键。没有触屏。只有空气在应答。
•天元OS撕掉成本枷锁。
开源系统让单车硬件成本直降20%。芯片利用率飙至95%。传统架构像生锈齿轮。嘎吱作响。
三、数据河流:从武汉涌向全球
东风猛士917在瑞士雪原驰骋。
沙特港口。无人驾驶东风重卡装卸集装箱。
背后是腾讯上海云专区。每秒处理4PB智驾数据。合规性通过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认证。
“过去怕价格战。”东风海外事业部握紧新武器。“现在拼AI渗透率。”
荷兰街头。纳米01摘下电动车月销冠。
意大利人抢购岚图。首批100台秒光。
不是廉价征服。是1500km续航的L7混动。是乾崑ADS4.0智驾系统。科技即奢侈品。
四、生态裂变:打破“鱼缸式创新”
腾讯把实验室搬进东风总装车间。
焊装机械臂旁。工程师戴着AR眼镜。远程呼叫深圳专家。故障排除耗时从8小时压至20分钟。
“像用水用电一样用AI。”腾讯钟学丹描述未来。东风产线上的工人点头。他们正训练质检AI识别0.1mm车漆瑕疵。
更汹涌的变革在云端。
腾讯TI平台开放140个精调模型场景。东风接入瞬间。客服解决率从37%弹至84%。
“没有甲方乙方。”岚图产品经理盯着需求文档。“只有共生体。”
尾声:新工业哲学的胎动
武汉经开区。东风老厂区陈列着EQ240军用卡车。
——52年前。工人们举着马灯。在芦席棚里锤出第一辆车架。
今日。同片土地。
腾讯云智算中心吞吐万亿参数。天元架构的电子神经在硅基世界里奔流。
“这不是改良。”杨青离场前回望签约台。“是中国制造基因的重编码。”
当数据成为新石油。云图化作新铁轨。
两个巨人的握手。正在浇筑第三条路——
既非传统车企的笨重转身。也非互联网公司的虚空造车。
而是让钢铁学会思考。让代码扎根土地。
冷数据·热趋势
•腾讯智能座舱装机量突破1500万辆。每3秒新增1辆
•东风自研DF30芯片漠河极寒测试。-30℃续航衰减率压至行业最低
•合作首年目标:研发效率提升30%。出海成本降低4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