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问界M9可是过去两年高端新能源SUV的"销冠常客",现在极氪9X突然杀出来,还带着5个激光雷达这样的"黑科技",到底是真有实力去"硬刚",还是单纯在那儿做个噱头博眼球?
这事儿还真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极氪9X搞5个激光雷达,是技术突破还是堆料噱头?】
2025年7月9日极氪9X发布的时候,演讲台上那句"业内首发5激光雷达"就像一枚炸弹,全场直接沸腾了。有人当时就纳闷了,现在主流高端车不就装1到2个激光雷达吗,极氪怎么一下子整出5个来,这是真的技术创新,还是听起来唬人的配置堆砌?这个问题其实得从城市驾驶的现实场景说起。
极氪的工程师们做过大量实测,结论非常有意思。他们模拟了上千种城市拥堵场景,从复杂的十字路口到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外卖小哥,再到各种难以预测的行人,最终得出结论——1到2个激光雷达根本不够用,至少要5个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度无死角感知。这个逻辑其实很直白,就像人看东西一样,单眼看永远有盲区,多只眼睛一起看才能真正全方位覆盖。
极氪9X这5个激光雷达采用的是速腾聚创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方案,包括1颗520线长距激光雷达和4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这些雷达并不是随便装在车上就完事了,而是经过精心布局的。前面的1颗负责精准识别前方障碍物和车道线,确保车辆能正确判断行驶方向。两侧各有2颗,它们实时监测旁边车道的车辆和行人动态,这对于自动变道特别关键。后面还有1颗,时刻盯着后方情况,为自动倒车入库和泊车辅助提供数据支持。这套配置就像给极氪9X装上了一套完整的"眼睛系统",每一只都有专门的分工。
技术上,固态激光雷达相比传统的机械旋转式要先进得多。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部件更少意味着故障率更低。最关键的是探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这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是致命的优势。在夜间或者大雾这种普通摄像头彻底失效的情况下,激光雷达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物体的轮廓和距离,这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加成。
极氪9X的厉害之处在于这5个激光雷达不是孤立工作的,它们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个传感器进行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感知生态。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系统能够在复杂路况下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个过程叫"感知融合",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有了这套东西,极氪9X在识别障碍物、预判风险、规划路线的能力上确实比普通车型强出不少。这不是噱头,这是硬实力。
【激光雷达到底是啥"黑科技"?5个一起上有多强?】
很多人听说激光雷达,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高端、复杂、很牛",但具体是啥其实搞不太明白。简单来说,激光雷达就是汽车的"超级千里眼"。和普通摄像头靠光线反射和图像识别不同,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激光束,然后测量反射光的时间。通过光的往返时间乘以光速,就能精确计算出周围物体的距离。加上多个激光束扫描,就能获得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得到物体的形状、位置甚至细微特征。这套东西最牛的地方在于它不受光线影响,无论是白天、夜间还是大雾天,都能正常工作。
极氪9X上的这5个激光雷达是采用了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化。什么叫固态?就是没有机械转动部分,用芯片级的方案直接控制激光束的发射和接收。这比传统的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先进太多了。机械式的旋转部件多,容易出故障,而且体积大、功耗也高。固态方案完全就是芯片级的,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问题来了,极氪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代价装5个这样的设备?答案就在于城市驾驶的复杂度。高速公路相对简单,前后左右各来一个雷达就基本够用了。但城市里不一样,要应对的情况太复杂了。突然窜出来的行人、侧面可能出现的电动车、复杂交叉路口的多车交互判断,这些都需要超强的感知能力。5个激光雷达协同工作,能覆盖车身周围更大的范围,更多的角度,感知精度更高。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情况下,极氪9X的反应速度会更快,判断会更准确。
从实际应用来看,这套系统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上确实有优势。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自动跟车,这些功能对感知精度的要求都很高。激光雷达的精度达到厘米级,意味着系统能够精确到非常小的误差范围内,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在自动倒车入库的时候,系统需要精确判断车和停车位两侧的距离,误差不能超过几厘米,否则就容易剐蹭。激光雷达的厘米级精度就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极氪9X这5个激光雷达的综合工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整个系统能够实现360度全覆盖,没有任何死角。这意味着不管是前方、侧面还是后方,系统都能准确感知。再加上双NVIDIA DRIVE Thor-U芯片提供的强大算力(1400 TOPS),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是顶级的。这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硬件、软件、算法的完整组合拳。
【极氪9X硬刚问界M9,胜算到底几何?】
从价格这个最直观的指标来看,极氪9X的起售价是45.59万元,问界M9 2025款的起售价是46.98万元。这两个数字差不了多少,差价还不到1.5万块钱,基本就在同一个价位段上。要是按照高端SUV的购买逻辑,这俩车型直接就构成了直接竞争关系。从品牌的知名度和积累来说,问界M9的日子过得更"滋润"一些。这个车从上市以来就一直稳坐50万以上豪华SUV销量排行榜的头把交椅,连续11个月都是冠军。这背后靠的是什么?一个是华为技术的光环,另一个是市场已经用钱投了11个多月的"信任票"。很多消费者心里的第一选择就是问界M9,这是品牌力的体现。
但极氪也不是没有牌打。吉利集团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底蕴深着呢,从沃尔沃到吉利,再到现在的极氪,这条线上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不是盖的。极氪品牌本身就主打高端和性能,这次9X的推出就是要用硬实力来打破问界M9在这个市场的"一家独大"局面。
从技术配置来看,这两个车确实各有各的优势。问界M9配备了4颗激光雷达,再加上3个分布式毫米波雷达、2个角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总共32个传感器。搭载的是华为ADS 3.3智驾系统,这个系统的名声很大,市场上已经跑了很久,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截至2025年9月,问界M9的辅助驾驶里程已经突破了11亿公里,泊车辅助功能使用超过了5202万次。这些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华为这套系统已经在真实路况中接受过充分的考验。
极氪9X这边是5个激光雷达加上其他传感器,数量上可能没有问界M9那么多,但激光雷达的配置反而更豪华。搭载的是双NVIDIA DRIVE Thor-U芯片,算力达到1400 TOPS,这是目前行业里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硬件规格摆在这儿,极氪9X在感知和计算方面确实有独特的优势。但这里需要说清楚一个问题,硬件再强也得有好的软件和算法来支撑。问界M9虽然激光雷达数量少一个,但华为的自动驾驶算法已经在市场上验证过11个月了,这是实战经验的优势。
动力方面也是个看点。极氪9X采用的是浩瀚超级电混技术,三电机总功率高达1030千瓦,零百加速只需3.1秒。这是什么概念?这已经逼近一些超跑的加速性能了。问界M9的增程版双电机功率是365千瓦,纯电版是390千瓦,对比起来就差了一个量级。从纯粹的性能数据来看,极氪9X完全压倒了问界M9。
续航和充电也是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极氪9X的纯电续航是380公里,采用的是900V高压架构,支持6C充电倍率,从20%充到80%只需9分钟。这个充电速度在业界属于顶级水平。问界M9纯电版的续航是702公里,这个数字看着挺大,但那是基于100千瓦时的电池。如果单位电耗比较,极氪9X的能效其实不错。问界M9增程版的综合续航是1362公里,这个数字很能打。从续航的多样性来看,问界M9提供的是更多的选择,既有纯电版的长续航,也有增程版的无里程焦虑。
智能座舱这块也是消费者重点考量的。问界M9用的是HarmonyOS鸿蒙座舱,这个系统在国内的认知度很高,华为在软件生态这块的积累也很深。极氪9X搭载的是浩瀚电混平台的智能座舱,具体的生态和集成度怎样,还需要市场来验证。这方面问界M9因为上市时间更长,消费者的评价更充分一些。
市场热度方面,极氪9X上市仅10天就达成3万台大定,单店平均新增65到70台订单,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对这个产品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有意思的是,80%的订单都集中在顶配车型,说明购买人群对性能和配置的重视程度非常高。预售开启仅1小时内,订单就飙升到42667台,这个势头真的挺猛的。相比之下,问界M9虽然销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面对这样的新对手,多少也会感受到一些压力。
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极氪9X的出现改变了高端SUV市场的格局。它不是单纯跟风,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特色——强悍的动力性能、先进的激光雷达配置、业界顶级的芯片方案。问界M9则依靠华为的品牌光环、成熟的自动驾驶算法、充分的市场验证来稳住阵脚。两个产品就像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个是性能和硬件优先,一个是生态和软件优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确实是个好事,因为他们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
【网友对极氪9X挑战问界M9都有啥看法?】
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没降过来,从发布的那一刻起,各大平台上就热火朝天地在分析这两个产品。有网友一上来就问了个最现实的问题:"5个激光雷达会不会特别费电?续航会不会被大幅削弱?"这个问题确实有人关心,因为电耗直接决定了用车成本。不过从极氪官方透露的数据来看,这个问题不用太担心。极氪9X虽然配置了5个激光雷达,但在900V高压电混架构的优化下,能耗管理做得相当不错。纯电续航380公里,配合900V快充技术,日常使用的里程焦虑其实不大。特别是对于经常在城市里跑的人来说,380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够日常通勤一周了。
还有网友最关心的就是维修成本问题:"这么多激光雷达,万一坏了怎么办?维修费用不得吓死人啊?"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因为激光雷达现在确实还不便宜。但这里需要看两个角度。一个是激光雷达的故障率其实很低,固态激光雷达因为没有机械旋转部件,故障概率比机械式低得多。另一个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成熟,激光雷达的成本必然会下降,维修费用也会跟着降。一般来说,新技术的价格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高到逐步走低。只要市场需求在,成本就会来。
也有网友持保留态度,觉得5个激光雷达再强也比不过华为ADS系统的实战经验。"问界M9已经证明了自己,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跑了11亿公里,泊车辅助用了5200多万次,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技术已经成熟。极氪9X硬件再强,软件需要时间去验证,我宁可选择一个已经被市场证明过的产品。"这个观点也挺有道理,因为汽车安全这事儿不能靠纸面规格,必须用里程数和用户反馈来说话。华为确实在这个方面先发优势明显。
但也有人坚定地站在极氪9X这边,理由是"竞争本身就是好事,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进步。极氪敢于拿出自己最强的硬件配置来挑战,说明他们对产品有信心。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支持,而且激烈的竞争最后受益的还是消费者。"这个声音虽然没有那么理性,但也反映了一部分购买力强的消费者的思路,他们愿意为新技术、新方案买单,愿意成为早期使用者。
还有网友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我最关心的还是这车开起来的体验。5个激光雷达听起来牛,但我更关心的是它在自动泊车、自动变道的时候有没有问界M9那么平顺。硬件强只是基础,最后用户体验好不好还得看软件和调试。"这类网友的关注点更加务实,他们不被数字迷惑,而是更在乎真实的驾驶体验。这个态度其实是对的。
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来看,极氪9X和问界M9这场"9系大战"已经成为了高端SUV市场的焦点。预售以来,两个产品的对比讨论从来没有停过。这说明在50万以上这个价位,消费者的选择余地确实变大了,市场开始有了多元化的竞争。这种竞争对谁都有好处,对消费者最有好处,因为他们终于有了真正的选择权。
【结语】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极氪9X挑战问界M9,到底是真有料还是蹭热度?
从2025年10月的市场表现来看,答案已经比较清晰了。极氪9X上市以来的订单数据说明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认可度很高,3万台的10天大定数字足以证明这不是噱头。从产品本身来看,5个激光雷达、三电机1030千瓦功率、双NVIDIA顶级芯片,这些配置都是实打实的。极氪选择用性能和硬件优先的策略来突破高端市场,这是一条清晰的路线。
问界M9这边虽然激光雷达数量少一个,但华为生态的成熟度、11亿公里的驾驶数据验证、连续11个月的销冠地位,这些都说明这个产品已经被市场充分验证。两个产品就像站在了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极氪9X代表的是硬件优先、性能至上的路线,问界M9代表的是生态优先、体验优先的路线。
2025年10月这个时间点,高端新能源SUV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极氪9X的出现不是威胁,而是推动者。这场竞争会促使双方都把产品做得更好,把用户体验提升得更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选择就有进步,有竞争就有希望。如果你的预算在45到50万这个区间,现在你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多条清晰的、各有特色的道路。选极氪9X,你选的是最强的硬件和性能;选问界M9,你选的是最成熟的生态和验证。两条路都走得通,关键是看你自己的需求在哪儿。
未来会怎样?这取决于后续的销量持续度和用户的真实反馈。
极氪9X能不能稳住现在的热度,能不能把硬件优势转化成口碑优势,这是接下来要验证的。问界M9会不会因为竞争压力而推出更新的产品,这也是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的高端SUV市场已经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年代了。这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而消费者就坐在评委席上,最终的胜者会是那个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