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电动车无法上牌,三大原因曝光,车主必看

最近,很多朋友心里都挺堵得慌,明明是刚从店里推出来的崭新电动车,看着又漂亮又结实,骑起来感觉能追风,可一到上牌的地方,工作人员却连连摆手,说这车上不了牌。

大伙儿心里犯了嘀咕,这钱也花了,车也买了,怎么就成了一个没“户口”的“黑户”了呢?

这事儿不是一两个人的烦恼,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那么,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我们眼里的“好车”,到了规矩面前就成了“问题车”?

超标电动车无法上牌,三大原因曝光,车主必看-有驾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遍,让大家心里亮堂亮堂。

要弄明白为什么上不了牌,咱们得先知道一个词,叫“超标电动车”。

这个“超标”,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有国家白纸黑字的“铁规矩”管着。

早在2019年4月15号,国家就开始执行一个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大伙儿都管它叫“新国标”。

这个标准,就相当于给所有的电动车划了一条线,在线里面的,是合法的“电动自行车”,可以正常上牌;要是越了线,那就对不起了,你就是“超标车”,上牌的大门就对你关上了。

那么,这条线到底划在哪儿呢?

其实很简单,主要就看四个方面,大家可以拿出小本本记一下,以后买车用得着。

第一,是速度。

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

为啥是25公里?

你想想,咱们平时在非机动车道上,这个速度基本上是可控的,万一前面有突发情况,你一捏刹车,还能刹得住。

可要是速度到了四五十公里,那就跟一辆小摩托没啥区别了,在非机动车道里横冲直撞,危险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第二,是重量。

整辆车加上电池,总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也就是110斤。

这又是为什么呢?

物理学告诉我们,东西越重,惯性越大。

一辆轻便的小车和一辆两百斤的“大块头”以同样的速度撞到人,造成的伤害完全是两个级别。

把重量控制下来,就是为了万一发生碰撞,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而且,车子轻点,万一没电了,咱推着也不至于太费劲。

第三,是电机的功率。

规定不能超过400瓦。

功率就像是车的心脏,功率越大,车子起步越猛,劲儿越大。

很多超标车一起步就“蹿”出去,新手或者反应慢一点的人根本控制不住,很容易出事。

所以,限制功率,就是为了让车子更“温顺”一点,更容易驾驭。

超标电动车无法上牌,三大原因曝光,车主必看-有驾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电池的电压。

规定不能超过48伏。

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咱们的生命安全。

这几年,电动车着火的新闻还少吗?

很多惨剧的根源,就是电池。

电压越高,能量越大,对电池技术和安全保护的要求就越高。

很多小厂家为了让车子跑得更远,就拼命加大电池电压和容量,但安全措施却跟不上,那样的电池简直就是揣着个“定时炸弹”到处跑。

所以,这四条标准,每一条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都是血的教训和科学的计算,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知道了什么是超标车,咱们再往深了说,为啥它就死活上不了牌呢?

这里面有三大迈不过去的坎。

第一个坎,就是它本身太危险了,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安全隐患”。

有专门的数据统计过,超标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符合国标的合规车的三倍还多。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前面说了,它跑得太快、车身太重,但它的刹车系统、车架强度,往往还是按照普通自行车的标准来设计的,根本就不匹配。

这就好比给一辆小轿车装了个飞机的发动机,跑是能跑起来,但刹不住、容易散架,不出事是运气好。

更可怕的是火灾风险。

超标车用的那些大容量电池,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的,质量参差不齐,就像一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惊喜还是惊吓。

充电的时候、骑在路上,甚至就那么停在楼道里,都可能因为线路短路或者内部不稳定而突然着火,而且一烧起来就是爆燃,几秒钟就能吞噬一切。

想想那些因为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而引发的火灾,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咱们就该明白,国家为什么对电池电压卡得那么死。

第二个坎,是管理上的巨大难题。

一辆车,如果没有牌照,就等于没有“身份证”。

它在路上跑,交通管理系统里却查不到它的任何信息,不知道车主是谁,住在哪儿。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最直接的就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比如撞了人,司机一看情况不妙,油门一拧就跑了。

目击者只记得是辆什么颜色的电动车,可全国长得差不多的车千千万,上哪儿找去?

超标电动车无法上牌,三大原因曝光,车主必看-有驾

没有车牌,摄像头拍到了也对不上人,破案的难度极大。

有数据说,涉及到这类无牌超标车的肇事逃逸案,最终能破案的连三成都不到。

这对受害者来说是多大的不公?

这对整个社会的交通秩序又是多大的破坏?

所以,不给它上牌,就是从源头上堵住这个口子,让每一辆上路的车都有名有姓,出了事能找到人、能负起责。

第三个坎,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高压线”。

新国标不是一个建议,而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国家也考虑到市面上已经存在大量的超标车,所以给了好几年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这些老车可以上一个临时的牌照,让大家有时间去处理和更换。

但这个过渡期不是无限的,就像给事情办了个“缓刑”,但终究有到期的一天。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过渡期都已经结束了。

这就意味着,从法律上讲,那些不符合新国标的车,要么你就得按“摩托车”来管理,那就要考驾照、买保险、走机动车道;但问题是,这些车当初生产的时候就没达到摩托车的安全标准,根本也拿不到摩托车的牌照。

于是,它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当“非机动车”,它超标了;当“机动车”,它又不达标。

两边都靠不上,自然也就没法上牌,成了一件上路即违法的“铁疙瘩”。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朋友就急了:道理我懂了,可我已经买回家了,这不就砸手里了吗?

该怎么办?

别着急,办法还是有的。

如果你正准备买车,那一定要擦亮眼睛。

进到店里,别光听销售说得天花乱坠,要主动做三件事:第一,看车的《合格证》,上面会清清楚楚地写着这辆车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

第二,找车身上的“3C认证”标志,这是国家强制认证,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没有这个的,扭头就走。

第三,对照我们前面说的那四个标准,仔细核对一下车子的速度、重量、功率和电压,确保都在规定范围内。

如果你已经不幸买到了超标车,也别灰心。

首先,可以多留意一下本地政府或者商家的“以旧换新”活动。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推动新国标,都会有补贴政策,用旧的超标车去换购一辆合规的新车,能补个几百甚至上千块钱,能帮你挽回不少损失。

千万不要听信一些小店老板的忽悠,去私自改装,比如把限速器拔掉,或者换个更大的电池。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是把安全当儿戏,等于亲手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

最后,如果你是在买车时被商家明确欺骗了,比如商家拍着胸脯保证能上牌,结果却不行,那你完全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留好购车发票、付款记录、和销售的聊天记录等证据,直接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法律是保护消费者的,商家欺诈销售,就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