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1日起,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所有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无论是单体、模块还是电池包,都必须采用全新的24位编码系统。这个复杂的编码究竟包含了哪些信息?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24位编码的秘密。
深入了解汽车动力蓄电池的24位编码:
汽车动力蓄电池的24位编码结构
这24位编码包括:3位厂商代码、1位产品类型、1位电池类型、2位规格代码、7位追溯信息、3位生产日期和7位序列号。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信息。
厂商代码(X1,X2,X3):共3位,代表电池的生产商。
这些代码是由工信部统一分配给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提交申请的电池生产厂商。
产品类型代码(X4):仅1位,揭示了电池的组成形态。
其中,P代表电池包,M代表电池模块,C则代表电池单体。
电池类型代码(X5):也是1位,反映了电池所采用的材料。
例如,B代表磷酸铁锂电池,而E则代表三元锂电池。更多类型可参见下表:
电池的类型编码
规格代码(X6,X7):共2位,这部分由电池生产厂商自定义,并需在“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进行备案。
追溯信息代码(X8-X14):共7位,同样由厂商自定义,并需备案。
生产日期代码(X15,X16,X17):包括3位,分别代表生产年份、月份和日期。
X15对应的生产年份可查下表:
电池的生产年份代码
而X16和X17则对应着具体的生产月份和日期,详细信息请见下表:
电池的生产日期代码
序列号(X18-X24):最后的7位数字,代表当日生产的顺序,范围在0000001至9999999之间。
现在,你是否能根据这些编码信息,迅速识别出电池的关键数据,如生产日期和材料组成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