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行业遭禁令,智驾安全成消费者首要考量

电车这玩意儿,最近有点让人心里犯嘀咕。你说它零排放吧,呱呱叫;你说它科技范儿十足吧,也没错。可接二连三的幺蛾子,真让人心里直打鼓。之前恨不得天天听到的“狂飙突进”,现在也偃旗息鼓了不少。

早先大家伙儿掂量着买电车,图个啥?还不是图个赶时髦,图个“慧驾”体验吗?恨不得把自动驾驶吹成赛神仙,全程撒把不管,刷剧、瞌睡,各种花式作妖视频满天飞。结果呢?3月底那起子事儿,三个花骨朵般的生命,因为那所谓的“慧驾”没了。这下炸锅了,应急管理部、工信部都撂了挑子,直接开腔:别瞎吹了!你们那玩意儿,撑死了算L2级别,离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电车行业遭禁令,智驾安全成消费者首要考量-有驾

工信部这回也算祭出了杀手锏,明令禁止用“无人驾驶”、“全自动驾驶”、“解放双手”这些词儿蛊惑人心。更狠的是,连招募“小白鼠”测试都不行了,安全系数必须拉满!有些车企也算识相,赶紧把“智驾”改成了“辅助驾驶”,这名头一换,瞬间就夹起尾巴做人了。

但这事儿,光换个马甲就万事大吉了吗?想的美!你想啊,之前那些新晋车企,为了抓眼球,恨不得把压箱底的黑科技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什么隐藏式门把手、超强推背感,一股脑儿全招呼上。结果呢?隐藏式门把手,乍一看挺炫酷,可一旦断电,直接变铁锁横江,关键时刻就是阎王催命符。前阵子,百万级豪车因为这玩意儿活活烧死人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吧?

是以,现在,有些车企也开始咂摸出味儿来了。你说这肾上腺素飙升的推背感,确实带劲,但普罗大众真能hold住吗?现在有车企就琢磨着,要不搞个“驾驶资格认证”,过了这关才能解锁全功率,不然就只能用六成,先把安全系数提上去再说。

电车行业遭禁令,智驾安全成消费者首要考量-有驾

这些后起之秀,之前为啥这么冒进?说白了,就是想另辟蹊径,想靠着这些“黑科技”,跟油老虎们划清界限。毕竟,燃油车在慧驾这块,先天就有点跛脚,电车实现起来更容易。所以,他们就铆足了劲儿鼓吹慧驾,动不动就“吊打谁谁谁”。

反观那些老字号车企,就显得四平八稳多了。他们是真的把安全奉为圭臬,新技术都要千锤百炼,确认万无一失才敢上马。当年高通推出第一款车载芯片,骁龙820A,传统车企硬是测了三年才敢试水。新造车呢?恨不得今天画饼,明天就量产。

这种理念上的南辕北辙,确实让新造车们占了些许先机,跑马圈地,风头无两。可这两年,事故接踵而至,甚至连身价百万的豪车都吃了瘪,新造车们也开始自食其果了。

电车行业遭禁令,智驾安全成消费者首要考量-有驾

眼下市场的风向,似乎悄然生变。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执牛耳的都是传统车企。吉利、五菱、奇瑞,表现都可圈可点。就连丰田也开始奋起直追,一汽丰田的电动化车型,单月销量就达到了3.5万台,这要是放在新造车里,都能跻身前三甲了。

传统车企的强势反弹,对于新造车而言,压力山大。要知道,去年以来,折戟沉沙的新造车不在少数,消费者也开始犯嘀咕,万一自己抄底的车成了“孤品”,贬值不说,维修都无处可寻,那可就抓瞎了。这,才是消费者愈发审慎的原因所在。

归根结底,电车这玩意儿,技术是锦上添花,安全才是压舱石。别光顾着“遥遥领先”,先把安全这道坎儿迈过去,才是真正的“后来居上”。消费者心里明镜似的,谁把安全当回事儿,他们心里门儿清。仅这几家销声匿迹的新势力,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把原因归咎于“市场厮杀惨烈”时,是否忽略了“安全红线”的失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