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

当我们谈论起今天的比亚迪,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系列响当当的技术名词,比如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或者是那些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攀升的销售数据。

这个曾经在一些人眼中名字听起来有些“接地气”的品牌,如今已经牢牢地与“技术领先”和“国货之光”的形象绑定在了一起。

但这中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除了企业自身在技术研发上的埋头苦干,如何让普通大众理解、接受并最终喜爱上这些硬核技术,这背后其实是一门大学问。

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有驾

在这场深刻的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在比亚迪工作了整整二十年的李云飞。

他就像一个超级“翻译官”,成功地把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创造的复杂技术成果,转化成了能够在大众心中引起共鸣的品牌故事和价值认同。

要理解李云飞和他的团队做了什么,我们得先看看他们面临的挑战。

汽车行业的技术其实非常复杂,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发动机的热效率、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控系统的逻辑这些东西,听起来就像天书一样。

如果一个品牌只会反复强调自己的技术参数有多高,那很可能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消费者听不懂,自然也无法产生购买的冲动。

李云飞和他的团队所做的,就是打破这堵墙,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能感受到的方式,去沟通比亚迪的价值。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在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一里程碑时所做的品牌传播。

在那个关键节点,他们完全可以大肆宣传自己的销量有多么惊人,市场地位有多么稳固。

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有驾

但他们没有,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具情怀和格局的口号:“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比亚迪的成功,从一个企业的胜利,升华到了整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高度。

它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比亚迪的崛起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愿意与所有同行一起,推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这种胸怀和格局,瞬间引发了社会大众,尤其是对国家发展抱有自豪感的消费者的强烈情感共鸣。

这使得购买比亚迪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行为,更像是一种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支持和认同。

如果说“在一起”展现的是宏大的家国情怀,那么在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推出的《敢》系列宣传,则是在细微处刻画了品牌的精神内核。

这次他们没有把镜头对准光鲜亮丽的汽车或者高管,而是对准了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程师。

通过展现他们“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作状态,成功地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人格化了。

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有驾

这让消费者明白,比亚迪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这样一群执着、甚至有些偏执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奋斗。

这种真实、质朴的力量,远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都更能打动人心,也让比亚迪“技术为王”的标签变得有血有肉,更加可信。

除了在品牌价值观上传递情感,李云飞团队在具体技术的传播上也堪称一绝。

以“刀片电池”为例,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天才般的创意。

它放弃了冗长拗口的技术术语,用一个形象生动的词汇,让人们立刻联想到了“薄”和“强”的特点。

而随后的“针刺实验”直播,更是将这种传播效果推向了顶峰。

当人们亲眼看到被钢针刺穿的传统三元锂电池瞬间爆燃,而同样被刺穿的刀片电池却几乎毫无反应时,那种视觉冲击力是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比拟的。

这场堪称经典的营销事件,用最直观、最极端的方式,将“安全”这个消费者最关心的性能点,深深地烙印在了公众的认知里。

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有驾

从此,刀片电池几乎就成了安全的代名词。

同样,在推广DM-i超级混动技术时,他们没有过多纠缠于其复杂的机械原理,而是直接抓住了用户的核心痛点:油耗高和里程焦虑。

于是,“百公里3.8升亏电油耗”、“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200公里”这样简单明了、直击人心的数字,成为了传播的核心。

这让消费者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项技术能给自己带来最实在的好处——省钱、省心。

包括后来仰望品牌发布的“云辇”技术,那台能在发布会上“原地起跳”的U9样车,更是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其车身控制技术的强大。

一个简单的“跳跃”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的技术解读。

当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上的负面舆论和恶意攻击也随之而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公关”。

面对这些挑战,李云飞领导下的比亚迪公关团队展现出了罕见的强硬姿态。

李云飞20年奋斗,打造比亚迪技术名片,一路向前敢想敢干!-有驾

他们没有选择沉默或息事宁人,而是选择了正面迎战。

设立最高500万元的举报奖励机制,向全社会征集恶意抹黑的线索,这不仅是在威慑潜在的攻击者,也是在向自己的用户和支持者表明一种态度: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声誉。

同时,他们通过法律手段对多个恶意账号提起诉讼,并多次在公开场合直接回应和反击不实言论。

这种坚决果断的风格,不仅没有损害品牌形象,反而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大家认为一个敢于为自己名誉而战的企业,也更值得信赖。

李云飞还更进一步,站在行业的高度,倡议“技术要创新,营销要守正”,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这再次展现了他的格局,将比亚迪塑造成了一个负责任的行业引领者形象。

回顾李云飞在比亚迪的这二十年,他的工作轨迹几乎与比亚迪的品牌成长之路完全重合。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执掌中国最受关注汽车品牌之一的公关帅印,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品牌传播。

他们所做的,本质上就是搭建了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比亚迪深厚的技术积累,另一端连接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通过这座桥,冰冷的技术参数变成了温暖的品牌故事,复杂的产品功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用户利益,一个企业的成长也融入了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

这或许就是比亚迪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