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要说最让人天天琢磨的事情,鸿蒙智行绝对算一个。你看看各大论坛、微信群、短视频,服了鸿蒙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现在买车都成了“进圈”,不买问界M7那也得琢磨下智界R7或者享界S9t,反正你兜兜转转,只要看车、谈体验、问售价,终归都奔一个锅里跳。这口大锅,越烧越旺。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背后藏着啥玄机?我们今天就好好唠一唠。
先问一句,大伙真的想清楚了没有,我们现在买车,是在挑产品,还是在挑生态?这几年中国车市变天太快,以前你说豪车非BBA,大众又厚道;但渐渐发现,华为带着鸿蒙横冲直撞,直接把局势改写了。记得最早“遥遥领先”这个梗,很多人觉得华为吹牛——现在回头一看,那不是吹,是提前剧透。
我研究过了,问界M7,定价了直接把友商打晕,但你要是认真对比,确实贵,但智驾、底盘、氛围、空间样样扎实。从表面上看,M7比一众对手都贵一截,好像没性价比。但问题是,现在没人直接拿M7跟比亚迪汉去拼,用户都被培训得会对比生态、算长远账了。
M7的高价,其实是给智界R7和享界S9t让路的。你发现没有?最近转投R7、S9t的用户突然多了——为啥?很直接,因为R7比M7更值。你要功能要配置,R7底盘用料更狠,六活塞铝卡钳不是唬人的,连刹车系统都下血本;对比下M7用的浮动式4活塞,差距一目了然。唯一短板,R7外观太街头,看起来不像老钱家庭会买的正经车。M7外观更沉稳,空间也大,六座也是加分项。于是怎么选?喜欢新潮、性能玩的买R7;稳重、空间控的继续看M7,大家各取所需,各有活路。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开始,鸿蒙智行成了城市里新标配。你家楼下新开个水果店、奶茶铺都用鸿蒙智行Logo换成“汽车体验中心”。别的品牌想挤进来,生意几乎干不起来。我问过几家BBA的销售,他们那叫一个心慌。其实不是怕华为技术碾压,是没招可出。你说奔驰宝马惯用“德味服务”“豪华感”套路,但有人现在讲究“全家出行用场景”,家家喝鸿蒙这瓢汤,他们根本跟不上。以前百年老厂谈传承,现在变成跳广场舞的大爷了,看鸿蒙智行玩“软件定义汽车”,真没招。
我真替BBA这帮人忧虑,以前“豪车是身份”,车主上车后一身西装挺胸收腹,优越感要有。现在大家都想摸摸鸿蒙车的方向盘,智能化那一套谁都想玩,哪怕开个小区门禁都用鸿蒙互联。百年品牌头回遇到“没饭吃”的局面,你说尴尬不尴尬。
还有个细节特别耐人琢磨——每个城市鸿蒙智行店都限量开。为什么?还不是怕“自家人打自家人”,把BBA吓坏了,生怕哪天奔驰4S店转天夜里就改鸿蒙智行,第二天出来贴新海报。“转舵太快、太吓人”。老牌厂家根本扛不住现在中国市场迭代速度。
最后再聊回用户,别以为进了鸿蒙智行就是抄近道了,这到底是科技福利还是套路加深?我身边真有沪漂程序员,研究半个月买鸿蒙车,出门进电梯、刷脸、家里灯都能一口气唤醒。爽归爽,可是你细琢磨,生态越大你的选择越少。你说你买都买了,再去选别的品牌,是不是有点骑虎难下?久而久之,大家都在锅里煮着,闹半天以为有得选,其实选项越来越单一。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一代产品力革了上一代命。但买车这事,真是为“智能”买单?真就没人琢磨下,十年后汽车真正价值究竟是啥?你要说现在买BBA亏,大概率确实是。可等哪天大家都认了鸿蒙一家独大,剩下的不是比技术,是比自己降价快慢。
所以站在今天来看,鸿蒙系成功揽客,并不是靠一辆车“压倒性胜出”,而是靠“无缝体验+圈层归属”。别人还在卷动力参数、卷油耗,鸿蒙智行已经在琢磨让你“上车下楼进家出门”一气呵成。“做大锅饭”,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我说句心里话,M7真的好,但真贵。可是正因为有点贵,才让智界、享界这些兄弟有出路。否则你让R7怎么卖?M8怎么混?咱们这些消费者,表面上以为自己有得挑,其实还是让厂商一锅端了,全进鸿蒙体系。这局棋局局有诈,真正聪明人,看得明白、选的明白,反而不急着下单。你是不是也琢磨这个事:到底是买产品,还是买归属?现在看,厂商靠技术起势,最终要靠“生态绑定”收割。你信不信,大型智能车生活圈已经来了,痛快归痛快,劝你真的踩刹车——选前再冷静三天,别一头热进锅里,到头来也许不过是端着高科技饭碗喝汤呢。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