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海狮 07EV、极氪 009、小鹏 X9 随处可见,就连以前被埃尔法垄断的高端 MPV 市场,都被内地品牌抢去了半壁江山,说一句被 “攻陷” 真不算夸张。
说实话,香港人以前选车多认外资品牌,觉得进口车靠谱、有面,内地车想挤进去难如登天。
可现在不同了,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摆在那,香港电动私家车渗透率已经冲到 68.6%,每 10 辆新登记的私家车就有近 7 辆是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里,内地品牌占了大半。
比亚迪更是直接超越特斯拉,成了香港电动车销量冠军,光 9 月份就有 936 辆新车登记,旗下的海狮 07EV 单月能卖 794 辆,比特斯拉 Model 3 还火,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有人觉得,内地电动车能在香港火,无非是政策补贴给得多。
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
香港对电动车的优惠确实给力,报废旧燃油车换电动车能减 17.25 万港元的税,直接买新车也能减 5.85 万港元,电动车牌费一年才 1100 港元左右,比燃油车的 7500 港元便宜太多。
可要是产品不行,再高的补贴也留不住人。
重点是,内地电动车这次拿出的真不是 “低价走量” 的套路,而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就说比亚迪海狮 07EV,在香港税后价差不多 35 万人民币,比内地贵了不少,还没标配智驾功能,可照样卖爆。
为啥?
因为同价位的外资车,要么配置寒酸,要么技术老旧。
海狮 07EV 有刀片电池兜底安全,还有电动按摩座椅、细腻的真皮内饰,这些以前只有高端豪车才有的配置,它都给配上了,性价比直接拉满。
还有小鹏 X9,专门针对香港窄路多的特点,装了后轮转向功能,转弯半径比不少轿车还小,再加上原生支持粤语语音控制,香港用户用着能不舒服吗?
月发现,内地车企这次能站稳脚跟,关键是没把香港当成单纯的 “销售市场”,而是当成了 “全球试炼场”。
香港是右舵车市场,和英国、澳大利亚、东南亚这些地方的用车习惯一致,车企在香港做好本地化,相当于拿到了进入这些市场的 “通行证”。
比如广汽丰田的铂智 3X,不仅做了右舵版本,还首发标配了香港用户常用的 CarPlay,细节拉满。
零跑、理想更是直接把香港当成海外枢纽,理想还在香港设了海外总部和芯片研发中心,想借助香港的国际化资源,布局全球市场。
要说,以前香港的富豪明星都爱用埃尔法、奔驰这些外资车,现在却纷纷换成了内地电动车。
刘銮雄一口气买了 6 辆极氪 009,还把意义非凡的 “I Love You” 车牌挂在上面,张柏芝为吉利星愿站台,陈豪、姜大卫都提了腾势、比亚迪。
这背后其实是身份符号的转变,以前开外资车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开技术先进、设计新潮的内地电动车,才是真的有品味、跟得上潮流。
网友开玩笑说,现在在香港街头,开极氪比开埃尔法还 “有面”,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出了实情。
当然了,内地电动车在香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开始很多人担心充电不方便,香港老街区多,私人车位少,公共充电桩不够用。
可车企很快就拿出了对策,小鹏自己建超充站,极氪和香港最大的充电平台易充站合作,接入了 2300 多个充电桩,现在在香港核心商圈、商场停车场,基本都能找到充电桩,半小时就能充到 80% 的电量,日常通勤完全够用。
还有智能驾驶的问题,香港对智驾功能监管严格,特斯拉 FSD 至今没法在香港使用,小鹏却已经表态,明年要把高阶智驾带到香港,两个月就能完成本地化测试,这份底气可不是随便来的。
话说回来,内地电动车能 “攻陷” 香港,本质上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以前我们造汽车,靠的是 “市场换技术”,现在不一样了,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电池、电机到智能座舱,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香港作为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市场,它的认可,意味着中国电动车已经具备了和全球顶尖品牌竞争的实力。
月猜测,未来几年,香港街头的内地电动车会越来越多。
一方面,更多车企会把香港当成出海的 “第一站”,带来更多适配本地需求的车型;
另一方面,随着充电网络越来越完善,智驾功能逐步落地,香港用户对内地电动车的接受度会更高。
此外,香港的成功经验会反哺内地车企,让它们在开拓其他右舵市场时少走弯路,形成 “香港试炼 - 全球推广” 的良性循环。
其实,内地电动车 “攻陷” 香港,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以前我们总觉得 “进口的就是好的”,现在我们自己造的车,能在全球最挑剔的市场之一站稳脚跟,甚至超越外资品牌,这背后是无数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说实话,看到内地电动车在香港的表现,月心里挺自豪的。
这说明只要我们肯钻研、肯创新,就没有做不好的产业。
香港的街头,以前是外资品牌的秀场,现在成了内地电动车的舞台,这种转变,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相信用不了多久,不仅是香港,全球更多地方的街头,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车,让世界看到 “中国创造” 的力量。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