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点亮江淮,安徽造车新核心
2025年秋。合肥。一场关乎汽车未来的展会悄然进行。没有引擎轰鸣。没有炫酷车模。展台中央。一块电路板静静陈列。智芯半导体工作人员指尖轻点。揭开了汽车电子的核心密码——MCU微控制器。这颗仅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正悄然重塑安徽汽车产业的灵魂。
神经中枢
从车身灯光到底盘刹车。从座椅调节到助力转向。现代汽车每个带控制器的节点。都离不开MCU驱动。它如同汽车电子神经中枢。默默协调着钢铁躯体的每一个动作。传统燃油车需600-800颗芯片。而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已突破1000颗以上。这场静默革命中。安徽正悄然抢占制高点。
破局之路
“起初。整车厂对国产芯片多有顾虑。”智芯半导体工作人员回忆。某车企曾派团队审厂整整一周。如今。他们的芯片已驶入江淮、奇瑞等车企生产线。这不是个例。国产MCU在车身域前后装市场已显现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汽车MCU市场规模达268亿元。而安徽企业正分食这块蛋糕。
技术突围
高端MCU壁垒极高。底盘域控制芯片需满足ASIL-D安全等级。主频不低于200MHz。闪存容量需2MB以上。这些指标曾将国内厂商挡在门外。但芯驰科技E3系列通过多核异构设计。芯旺微电子推出专用底盘制动芯片。安徽企业正逐步攻克难关。
生态赋能
“政府懂行又重视。在安徽发展大有可为。”智芯半导体董事长易生海如此评价。这不是客套话。安徽已形成从硅材料、制造设备到芯片设计的完整生态链。2025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950.7亿元。安徽凭借新能源车产销优势。正在这场竞赛中加速超车。
未来已来
展厅一角。搭载国产芯片的智能座舱正流畅运行。芯驰X10芯片以40TOPS NPU算力支持多模态交互。传统分布式架构正向区域控制演进。这一切预示: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中国芯片希望的移动智能终端。
芯片虽小。重若千钧。安徽汽车产业这艘巨轮。正凭借一颗颗国产芯片。驶向更广阔的深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