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又成了话题中心,但这次不是销量捷报,而是还没正式上市的SUV车型YU7被“全网黑”了。
有网友翻出工信部申报图,嚷嚷着“安全气囊从6个减到4个”,质疑小米偷工减料;还有人吐槽续航虚标、操控拉胯,甚至翻出之前SU7事故的旧账,说雷军“只会画大饼”。
可诡异的是,现在全网连一台量产版YU7的实测视频都找不到,那些所谓的“测评数据”连测试地点和工况都说不清楚,全靠键盘侠带节奏。
而另一边,雷军刚在小米内部演讲里回应争议,说“用事实说话,绝不逃避责任”,但网友显然不买账——毕竟YU7连车都没交付,这波差评到底是实锤还是“泼脏水”?
这事儿我站理性吃瓜!
先说几个扎心的事实:第一,小米YU7的工信部参数确实写着4个气囊,但申报图和量产车配置本来就可能调整,拿申报图当“实锤”纯属耍流氓;第二,续航和操控的差评更离谱,连测试环境都不敢写清楚,难道是在南极开暖风测的续航?
第三,雷军最近确实头疼,SU7卖得越火,产能越跟不上,骂声反而越多,但这和YU7的质量有啥关系?
说白了,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国产车崛起,巴不得小米从神坛摔下来。
不过小米也得长点心!
SU7之前因为事故被要求退车,现在YU7还没上市就口碑崩盘,说明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度在透支。
雷军光喊“用事实说话”不够,得赶紧把量产车拉出来遛遛——续航到底多少?
气囊到底几个?
实测视频甩出来,谣言不攻自破。
别总让网友在“神车”和“智商税”之间反复横跳,不怕火炼真金,只会越描越黑!
小米YU7这波差评罗生门,说到底还是信息不透明惹的祸。
车企要明白,现在的消费者不好糊弄;而吃瓜群众也该冷静,不要被带节奏当炮灰。
最后问一句老铁们:你们觉得小米这次是被人搞了,还是真自己翻车了?
评论区唠唠!
如果觉得我说得在理,请点赞关注,下期咱们深扒小米汽车的“产能魔咒”到底怎么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