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又出新车了,这次是BJ40增程版,号称“超级增程智驾硬派SUV”。然而,这款车却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它是黑科技,有人则吐槽它是智商税。更有网友调侃:“增程了个寂寞,这技术怕不是从蒸汽机时代穿越来的。”
北汽双胞胎,傻傻分不清?
其实,BJ40增程版的争议,也再次让“北汽双胞胎”被摆上台面。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虽然名字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发展路径。
北汽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北京市国资委的亲儿子,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两大合资品牌,还有极狐、BJ系列等自主品牌,主要聚焦中高端市场。而北汽制造,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后被山东富路集团,成为民营企业,主打低端越野车和微型电动车。
北汽集团:豪门太子,技术依赖?
虽然北汽集团出身豪门,但技术实力却备受质疑。极狐汽车作为其自主品牌,尽管请来了华为站台、拉来了明星代言,但续航缩水、车机卡顿等问题,让其销量惨淡,被网友调侃“4S店销售比顾客还多”。
北汽制造:落魄少爷,魔改狂魔?
相比之下,北汽制造更像是一个落魄少爷,靠着魔改生存。BJ212作为其经典车型,因为硬蹭BJ40热度、安全气囊减配等问题,被网友戏称为“移动棺材”。而元宝电动车也因为续航虚标、充电自燃等问题,被吐槽“专送人上路”。
北汽双胞胎,为何傻傻分不清?
那么,为什么外界常常分不清这对北汽双胞胎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命名相似:两家企业都使用“北汽”“BJ”等命名,例如北汽集团的BJ40与北汽制造的BJ212,消费者难以分辨。
品牌形象混乱:北汽制造虽然被剥离,但历史协议允许其继续使用“北汽”商标,导致品牌形象混乱。同时,北汽制造也常常借“北汽集团”的历史背书进行宣传。
北汽双胞胎,谁在割韭菜,谁在真造车?
北汽双胞胎的故事,本质上是国企改革遗留的品牌管理漏洞与民企投机式营销的结合。当北汽集团忙着与华为合作求生时,北汽制造仍在用“祖传漏雨技术”消费情怀。
这场荒诞剧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技术跟不上时代,品牌扛不住市场,后只剩名字还能“碰瓷”。
BJ40增程版,作为北汽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的一次尝试,效果却差强人意。5月份方盒子车型销量榜上,它排名靠后,甚至比一些燃油车还要低。反观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却节节攀升,北汽的新能源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北汽双胞胎,是时候分家了?
北汽双胞胎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企改革的思考。或许,是时候让这对双胞胎分家了,让它们各自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