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好车跌至冰点!18.59万实力派现半价仅9.28万,可惜无人识货

在汽车市场里,总有一些车型像被“埋没的金子”——明明性能不错、价格跳水,却偏偏无人问津。比如一辆原本定价18.59万的合资车,如今直接砍到9万多,甚至比某些国产电动车还便宜,但销量却依然冷清得像冬天的马路。这背后究竟是消费者太挑剔,还是这些车真的被低估了?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降价猛如虎,销量惨如狗”的合资车,看看它们到底冤不冤。

合资好车跌至冰点!18.59万实力派现半价仅9.28万,可惜无人识货-有驾

案例一:续航冠军也“带不动”的雪佛兰畅巡

合资好车跌至冰点!18.59万实力派现半价仅9.28万,可惜无人识货-有驾

雪佛兰畅巡的2022款车型刚上市时,顶着“CCPC真实续航挑战第一名”的光环,价格定在18.29万到19.79万之间,听起来还挺有竞争力。但现实却狠狠打脸——去年一整年只卖了5854台,平均每个月不到500台,连紧凑型轿车市场0.12%的份额都占不到。到了今年,销量更是一路滑坡,前8个月累计才卖了594台,8月份更是惨到只卖出48台。为了清库存,经销商直接把2023款车型的价格从18.59万砍到9.99万,相当于打了五折。要知道,这车续航扎实,空间也够家用,但消费者似乎就是“不买账”。有车主吐槽:“车是好车,但雪佛兰的电动车牌子不够响,充电桩也少,买了怕变‘孤岛’。”

合资好车跌至冰点!18.59万实力派现半价仅9.28万,可惜无人识货-有驾

案例二:起亚狮铂拓界——降价比本田CR-V狠,却没人要

合资好车跌至冰点!18.59万实力派现半价仅9.28万,可惜无人识货-有驾

起亚狮铂拓界的命运更让人唏嘘。这款对标本田CR-V的SUV,海外版本来头不小,到了国内却成了“冷门专业户”。去年卖了1.1万台,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不到5000台,5月份单月销量870台,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自救,经销商直接放出“骨折价”:原价17.98万的1.5T两驱豪华版,现在9万多就能开走。这个价格,比同级别的国产SUV还便宜,但消费者依然不买单。有网友调侃:“起亚这牌子,现在连大爷大妈都认不出,降价再狠也像在‘自嗨’。”

案例三:本田电动车的“声浪模拟”救不了场

广汽本田的e:NP1极湃1更是个“技术派悲剧”。这车自带模拟声浪,踩电门时能听到类似燃油车的轰鸣声,听起来挺酷吧?但现实是,去年全年销量4502台,今年前8个月只卖了837台,8月份单月勉强破百。经销商急得跳脚,直接把2022款车型从17.5万降到9万多。然而,消费者似乎对“本田电动车”这个组合并不感冒。一位试驾过的年轻人直言:“声浪模拟新鲜是新鲜,但续航才420公里,隔壁比亚迪都600公里了,我图啥?

为什么这些车越降越没人买?

说白了,如今的消费者早就不是“价格敏感型”了。大家更看重品牌口碑、售后服务和实际体验。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光环,到了新能源和年轻化市场反而成了包袱——技术更新慢、智能化跟不上、充电网络不完善,甚至品牌形象“老化”。反观国产车,从比亚迪到蔚来,从续航到智能座舱,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花样。这些降价到冰点的合资车,就像商场里打三折的过季款,再便宜也让人觉得“差点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预算有限,又对品牌没那么执着,这些车倒是个“捡漏”的机会。毕竟9万块就能买到合资大厂出品的电动车或SUV,性价比确实能打。只是市场永远残酷,光靠降价换不来真爱,合资车要想翻身,恐怕得先学会“读懂”新一代消费者的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