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纯电版上市的消息出得快,又带着点悄无声息的“突然袭击”。很多人其实还没消化完前两天的爆款新闻,这边AITO就已经把车和价格啪地甩了出来。定价在三十六万上下,比自家的增程版要高出不少。有人说这是“高开”,但一细看,问界M8纯电版也确实没在配置上缩水。宁德时代的大电池、华为的激光雷达、后排独立座椅,全套上阵。有些操作甚至带点炫技的味道,比如黑曜套件、夜紫色选装、顶配的电动门和踏板。只要你愿意买单,什么科技、舒适和个性化的玩意儿都给你备着。
我上周去4S店时,展厅气氛就挺火爆。华为的标签吸引着一批铁杆粉丝,家庭客户则在琢磨空间够不够大,能不能省心带娃。售价摆那儿,想要纯电进阶体验,你得准备出个三十六万起,选装顶配的话,眼看着要奔近四十五万了。和市场上的乐道L90、昊铂HL这些对手一比,同级别车型价格低了不少,再扣上个“增换购老车主补贴”也是只限自家人。
不过问界M8纯电版到底是“堆料”,配置水平拎出来都够在一众大SUV里亮亮拳头。比如100度的宁德时代电池,标榜能做到705公里续航。还有双电机四驱和全系标配的ADS辅助驾驶,技术党们看的就是这些。华为的800伏高压平台、激光雷达这些技术光环,人人都知道,但实际体验,还是要看城市里的用车环境。比如充电,理论上快充站能充分发挥性能,可实际4S店外头的充电桩还停留在普通水平。城市里指定站点能用得上,可真要方便到家,还得咬下牙跟物业盘纠一番,家充充电桩能不能顺利装下去是头号难题。
造型上,问界M8纯电版是延续了家族风格,前脸改成全黑网格,整体气场没的说。夜紫、银河这些新色,一次加价就八千,实话实说,别管是小姐姐还是小哥哥,见了新颜色心里都痒痒,毕竟想要个独特的辨识度。黑曜套件一上身,再高配点电动门、电动踏板,路人回头率有了,但损失的钱包厚度也实实在在。至于电动门这种东西,有人看重接娃、载朋友那叫一个体面,有人吐槽反正用不上,坏了反而糟心,这就见仁见智了。
空间和实用性,问界M8纯电版本子下得不轻。五座版行李箱一口气装仨28英寸箱子不成问题,六座第二排还能变身“零重力躺椅”,带腿托和各项舒适配置。后排遮阳帘这些小心思对家庭客户来说也算贴心。五座和六座选哪个,成了不少人到店纠结的头等事。五座家用拉货和带娃空间感强些,六座舒适度拉满但后备箱就只能放个背包。反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带着老少出门的选六座,日常通勤的图省事儿就五座。
买这车,肯定有人纠结花钱在“纯电”和“增程”之间到底该咋选。毕竟纯电每超出一截,钱包就瘦一圈。导购念叨着现在买车能有两万补贴,过时不候。问界官方呢,给增换购车主专门准备了“以旧换新”的钞票,咱新玩家嘛,只有看戏的份。买车容易,养车和开车的烦恼才是真的考验。实际场景里,家充桩难的难题、快充站排队、冬季续航缩水、耗时耗电这些问题,普通车主都绕不开。你说技术多牛、配置多高端,真跑高速遇上下雨、低温、排队,三天两头找充电桩,体验就不会香到哪去。
华为加持的ADS4辅助驾驶在展厅演示确实够顺溜,实际开上路,路况复杂、突发事件频发,顶多也就能帮你解放双手一阵子。智能辅助驾驶,许多老司机还是“有它更高兴,没它能将就”,踩一脚油门心里踏实。
价格补贴是老套路,压得一拨人等着“还能再便宜点”。不少人都还在观望阶段,朋友圈已经有试新车的照片传出来,群里讨论起什么充电难、实际续航、补能基础这些现实层面的话题,毕竟续航再标个大数字也挡不住充电排队的郁闷。有人说705公里的账实际补能和路况下来,赶上自驾游撑两天也就差不多。
售后保障也成了不少人打听的重点。华为技术再强,电车的日常花销、维修保养、出险理赔都绕不开。价格比竞品高一截,配置堆得再好,用户关心的还得是能不能省事,坏了修得快快好、服务站不用排大队、备件价格不扎心。补贴政策截止日期再吸引人,也有不少人打算等等看交付后的实际表现。
市场上跑马圈地,问界M8纯电版这波杀进纯电大SUV,和现有的乐道L90与昊铂HL正面碰撞。优势是技术配置,弱点还是实际使用和经济性。有人冲着华为的未来升级生态和技术壁垒买单,也有客户算着预算干脆选便宜的竞品。销售朋友说得明白,来店里看纯电的客户,最后往往都要掂量下是不是值那多出来的十来万。
人群复杂,需求分明。家用的想折腾空间,比拼能装多少;技术控琢磨激光雷达、800伏高压平台能不能用住;城市刚需担心充电便不便利、家充物业脱不脱钩。花三十六万到四十五万买纯电大SUV的消费者,不光盯着能不能买,还得琢磨后期花多少钱、会不会掉坑。
回头总归是一句话:问界M8纯电版本事没少整,够新鲜、够高端。可是高价在那杵着,配置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华为“堆料”的路子能不能抓住主流用户,三言两语还说不清。老司机们见多识广,不会轻易被几项科技噱头打动,终究还是看车用得顺不顺、钱花得值不值。
等到年底交付一轮后,真实用户的反馈才是硬道理。问界这回押宝纯电,市场能不能买账,还得看续航和售后。充电快,体验顺才是真的“香饽饽”,不然再多补贴也拦不住用户脚步往竞品那边挪。
秋天快到了,厂家补贴的截止时间就摆在那。观望党、持币党都还在盯着,车圈里流行的道理永不过时:看得多不如开的多,等得久不如买得早。说到底,钱还得花在刀刃上,车好不好使,开过才知道。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