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狂言成真?放话烧钱烧死中国车企,如今预言正在上演?

大伙儿可能还对几年前的一句豪言壮语有点印象,当时韩系车企起亚的一位高管在公开场合放出话来,说在中国市场,哪怕是“烧钱都能烧死中国车企”。

这话在当时听起来,确实是充满了底气和杀气,让人觉得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就要上演了。

可是,时间快进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剧本好像完全没按预想的走。

起亚狂言成真?放话烧钱烧死中国车企,如今预言正在上演?-有驾

起亚不仅没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什么大浪,反倒是自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初的自信满满,怎么就变成了如今的步履维艰?

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充满了区别对待和战略误判的大棋。

咱们先来看看起亚在全球市场上演的这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起亚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就拿他们的主打电车EV6来说,在北美市场简直成了抢手货,订单多到经销商天天催着厂家发货,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不少记录。

在海外消费者眼中,起亚是一个技术先进、配置厚道、值得信赖的品牌,口碑和销量都相当不错,利润率更是突破了11%,让总部赚得合不拢嘴。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国内,看看起亚在江苏盐城的生产基地,那景象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工厂的停车场里,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崭新的库存车,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举办什么大型的汽车展览会。

这些车造出来却卖不出去,只能静静地待在原地积灰。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这种强烈的反差,赤裸裸地体现在了起亚的全球业务版图上,而更让人不是滋味的,是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

起亚狂言成真?放话烧钱烧死中国车企,如今预言正在上演?-有驾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产品的“双标”上。

很多消费者发现,起亚似乎把中国市场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对待的地方,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欧美,而把缩水、减配的版本带到了中国。

这种操作不是个例,而是系统性地出现在了多款车型上。

比如说,中型SUV索兰托的混动版,在北美市场,像抬头显示(HUD)、电吸门这种能显著提升科技感和档次感的配置,都是直接给到位的标准配置。

可到了中国市场,所谓的改款升级,最大的动作居然只是换了个鲨鱼鳍天线,这种程度的“升级”,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感觉就像是在敷衍了事。

再比如,曾经备受期待的MPV嘉华,在美国市场的顶配车型上,后排娱乐系统是标配,充分考虑了家庭出行的需求。

而到了国产版本,别说后排娱乐屏了,就连在很多地区夏天非常实用的座椅通风功能,都需要消费者额外花钱去选装。

这种做法,让很多原本对韩系车抱有好感的消费者感到非常失望。

嘴上说着要“深耕中国市场”,要为中国家庭打造好车,可实际行动上却处处透露着不重视和区别对待。

这种双重标准在高性能车型上表现得更为极致。

起亚旗下有一款备受瞩目的高性能纯电车IONIQ 5 N,在海外的汽车媒体圈里被吹捧为“电动小钢炮的天花板”,在各种赛道测试中都表现出色。

按理说,这样一款能够代表品牌技术实力的车型,引进到中国市场,本应是一个大肆宣传、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机会。

起亚狂言成真?放话烧钱烧死中国车企,如今预言正在上演?-有驾

可结果呢?

在国内的预售发布会上,在介绍这款车性能的环节,PPT上竟然连最核心的零到一百公里加速时间这种关键数据都不敢明确标注出来。

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让很多车迷感到困惑和不解,仿佛在说:“这车很厉害,但具体多厉害你们不用知道,相信我们就行了。”这种缺乏自信和透明度的做法,与海外市场的大张旗鼓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有韩方高管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

这句话看似是在替消费者考虑,但实际上却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言下之意就是,中国消费者不懂车,不追求性能和品质,只要价格便宜就行。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看看如今国产新势力品牌的崛起,消费者们对于技术、性能、智能化的追求,早已证明了这种看法是多么的过时和傲慢。

市场是不会说谎的,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最直接的投票。

起亚的这套双标玩法,最终也遭到了市场的无情回击。

首先体现在保值率上。

根据一些二手车平台的数据分析,同样是起亚K5这款车,在美国市场开上三年后的保值率,要比在中国市场的国产版本高出近1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中国车主从买下这台车的那一刻起,就要承受比美国车主更大的经济损失。

起亚狂言成真?放话烧钱烧死中国车企,如今预言正在上演?-有驾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上,起亚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当中国的汽车品牌,如极氪、小米等,已经普遍将800V高压快充平台作为新车标配,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的时候,起亚在中国市场主推的纯电车型EV5,却还在使用技术相对落后的400V平台。

这直接导致了它的充电速度远不及竞争对手,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网约车司机来说,选择一辆充电慢半个多小时的车,就意味着每天要少接好几单生意,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连网约车市场都开始渐渐抛弃起亚了。

更有意思的是,从供应链的数据也能看出端倪。

根据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公司现代摩比斯公布的信息,他们供应给北美工厂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价格,要比供应给中国工厂的贵出不少。

这说明,起亚是在用更好、更贵的零部件去生产供应给北美市场的汽车,而在中国市场,则使用了成本相对更低的方案。

这种“好东西往外送,次品留给自己”的策略,在商学院的教科书里恐怕都找不到类似的案例。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十几年前那个合资品牌可以躺着赚钱的时代了。

国产品牌不仅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更在技术、配置和用户体验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

“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很多智能电动车的标配,高阶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越来越普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起亚依然固守着减配降价的老旧思维,无异于逆水行舟。

当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时,那个曾经被视为“备胎”的韩系车,如今连当备胎的资格都快要失去了。

看看现在起亚4S店里门可罗雀的景象,销售人员比顾客还多,再看看连一些地方的出租车公司都开始大批量采购红旗EH7这样的国产电车,这一切都清晰地说明,那个靠着品牌光环和信息不对称就能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