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

5月20日那天,我在东风日产4S店溜达,正好撞见一位穿褪色工装裤的大哥在看车。

他站在一辆挂着N7铭牌的蓝色电动车前,手指头反复敲着车门,跟销售唠得火热。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我凑近一听,好家伙,这位老哥打算买这台车跑网约车,还特意问能不能上营运户。

这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东风日产N7最近火得不只是家用车市场,连网约车司机群体都开始重点关注了。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销售倒也实在,直接说这车能上营运户,但店里不管办手续,得车主自己折腾。

听到这我有点意外,现在好多新能源车为了抢市场,恨不得连运营资质都帮忙搞定。

不过转头想想,这车指导价11.99万起,顶配不到15万,确实没道理给额外服务——毕竟竞品丰田bZ3也是这个价码。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但聊到质保政策时,销售说营运车和家用车一样,都是8年或16万公里。

这点让那位大哥直嘬牙花子,毕竟营运车年均跑个8万公里很正常,16万公里也就撑两年,这质保政策明显不够给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车真要当网约车使,价格确实对胃口。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现在网约车市场,比亚迪秦PLUS EV和广汽埃安S Pro算是主力,N7的定价卡在两者中间,但配置却高出半个段位。

就拿续航来说,58度电版本标称510公里,73度电的能跑625公里,和丰田bZ3的517/616公里几乎打平。

但人家丰田车价贵两万多,N7这个价位能做到这个续航,对每天跑400公里以上的网约车来说,确实能省不少充电钱。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我跟着大哥在展厅转悠,发现这车尺寸真不是盖的。

4930mm车长比天籁还长点,轴距2915mm,坐进后排翘个二郎腿没问题。

销售说这是B级车,我寻思着现在网约车市场,A级车跑快车还能勉强,但专车市场真就缺这种大空间。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特别是后排座椅,海绵垫子软乎乎的,销售现场演示靠背角度调节,说这是"零压云毯座椅"。后来才知道这配置在中高配才送,5月31号前订车还送车载冰箱——5.8升容量不算大,但夏天卖冰饮冬天热姜茶,绝对能吸引乘客。

中控那块15.6英寸大屏倒是让我有点犹豫。低配用骁龙8155芯片,高配升级到8295P,这对家用车来说够用,但网约车司机一天到晚导航接单,这屏幕更多是摆设。不过销售说高配带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这才是实打实的干货。试坐体验时,按摩功能震动频率调到中等,确实能缓解久坐的腰酸背痛。特别是夏天暴晒后,座椅通风三档风速吹得人后背发凉,这功能要搁夏天跑滴滴,绝对算得上续命配置。

最让我意外的还是辅助驾驶系统。销售说高配版带高速NOA,虽然不能完全脱手,但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的灵敏度确实不错。我们模拟了一段绕城高速路况,车辆自动变道超车时反应挺果断。对网约车司机来说,这种配置在环城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能减轻不少疲劳,关键是比雇个副驾安全员划算多了。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回过头想,这车真要成为网约车主力,还得解决几个硬伤。除了前面说的质保政策,维修保养成本也得算清楚。销售说电池组保8年,但没说具体衰减标准,要是跑两年电池容量掉到80%以下,换电池的钱够再买辆五菱宏光MINI了。另外保险费用也是问题,营运车保费比家用车贵三成,再加上每天300公里以上的行驶强度,这部分隐性成本得让司机师傅好好掂量。

不过从市场反应看,N7确实戳中了网约车市场的痛点。现在主流网约车要么是秦PLUS这种A级轿车,要么是MPV改的方盒子造型,N7这种B级轿车的空间+新能源资质+合资品牌背书,正好填补了中端市场空白。特别是对比同级别的丰田bZ3,同样的续航却贵出两万,配置还少了一堆智能装备,难怪销售说"专车市场要变天"。

联想到去年比亚迪秦PLUS EV横扫网约车市场的案例,N7的定价策略明显学聪明了。用合资品牌的壳子装自主品牌的配置,11.99万起的价格比自主品牌还狠,直接逼着竞品重新调整产品线。但这也带来新问题:如果满大街都是同款N7跑网约车,乘客会不会审美疲劳?就像当年满城尽是秦PLUS,现在看到绿牌车都提不起劲。

东风日产N7如果成为网约车主力车型,你还会买它吗?-有驾

在停车场试驾时,我发现这车底盘调校偏向舒适,过减速带弹簧压得很沉,这对载客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方向盘助力偏轻,连续转弯时需要多使点劲,可能不太适合新手司机。另外动能回收有三档可调,调到最强模式刹车感明显,但中低速滑行时电机反拖的顿挫感,对习惯燃油车的司机可能需要适应期。

看着展厅里那台贴着"试驾车"标签的N7,我突然意识到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以前网约车市场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现在合资品牌开始用降维打击策略入场。东风日产用轩逸同平台的e-POWER技术打造N7,本质上还是"油改电"的产物,但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品控体系,硬是在性价比市场撕开口子。这种策略能否持续,还要看后续有没有纯电平台的新车型跟进。

说到底,网约车司机选车就像找对象——价格不能太高,配置不能太差,可靠性必须过硬。N7的出现,恰好踩中了这个群体的集体焦虑:既要应对平台严苛的验车标准,又得平衡日常通勤成本,还得考虑转行后的残值率。如果后续能推出专属的营运金融方案,或者电池租赁服务,说不定真能复制秦PLUS的成功轨迹。

走出4S店时,那位工装大哥还在和销售砍价。他摸着N7的车门把手说:"这价钱能上营运户,真不如直接买辆二手埃尔法。"但眼神却诚实地扫过中控屏上的车载冰箱示意图。或许这就是新能源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就算知道是过渡选择,但架不住配置香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