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刚刷到消息,说比亚迪在郑州开了这个全地形赛车场,听得我一愣。这不就是传说中“新能源品牌想玩越野”的最新动作?还真别说,果然看得我眼睛都亮了。一个品牌打出“多样驾驶体验”招牌,成了郑州首个实现不同驾驶爱好者全覆盖的场所。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真有人会因此点燃“我也要去体验一下不同的地形”的欲望?
说实话,刚开始还以为这是比亚迪牛气,被网友调侃“新能源王国终于开设了越野营地”,结果一查,不由得犹豫。原来这场地挺大,基本包揽了从沙漠到泥地,从岩石到泥泞的所有“地形”。比亚迪真是下了血本,不仅有车,还有专业的指导和设施,像个“越野特训营”。这不过是个试点嘛?还是打算拿这个卖点,给新车加分?不然你也知道,新能源车标榜环保、灵敏、安静,放在泥巴里开不就暴露不少短板?
整件事的背景就挺微妙。就在去年,新能源车市场疯狂突飞猛进,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甚至认可。大家都盯着续航、充电桩、智能化这套硬核参数,却忽略了“驾驶乐趣”这块。市场上那么多“只拼科技、只拼续航”的车,却少有能让驾驶爱好者真正心动的。比亚迪搞这个全地形赛车场,难免让人觉得,是想借此冲破“科技重”标签,打个“越野运动+生活方式”的牌子。
但我还得吐槽一下,这是个商业行为。就算搞得再炫酷,谁去的?这次开业可能会让一批人眼前一亮,觉得“哇,这车还可以这么玩”。真正能跑上几次、愿意每周末带家人去转转的人,又能撑多久?这不是之前那波“百公里跑一圈”的沙龙逐渐消失的坑吗?难得的好事被一堆扬言“我也要试试”的车友冲了两次,之后就归于平淡。
更别说,轨迹一转,部分地方说这个场子“是想推广新能源运动娱乐”。我倒觉得,更多还是比亚迪借风使舵,试图拉拢一波年轻用户,打造更丰富的品牌形象。在国内,越野一直是硬派玩家的事,这次他们居然把“新能源”这个标签用在越野上,真是够新鲜。“多样驾驶体验”这个说法,就像品牌的宣传套路一样,无非也是为了让车主觉得自己“运动”“特别”。
关键是,市场会买账吗?你别说,用传统燃油车搞个越野场,可能更容易被理解。新能源越野,技术还在摸索阶段,不少人会担心“充电慢、续航不够、抢不过燃油车”。这次比亚迪的做法,倒也挺勇的,但放在实际场景下,谁会把一站式越野体验变成“周末旅行”的新乐园?我估计,很多人去那“试驾”几次,发现车不行,或者就把那当成新奇的玩法,玩完就散。
其实这件事折射出一点:市场需要多样化,但消费者需要是真的体验而不是噱头。比亚迪用这个场地炒作品牌,没错,但玩到还是要看车是不是经得住实际Test。新能源越野车要比普通越野车难,毕竟电池和越野的“硬核”极限还没有完全融合。像我身边有人说,“这是比亚迪推品牌形象的点睛之笔”,但我心里那会儿只觉得:到头来,大家关心的还是续航、价格、维修。而不是在泥巴里溅一身满足感。
所以我倒很想问,这次郑州的全地形赛车场,真能让一帮粉丝打个“我操,真牛逼”还是又是场空头热闹?其实早就看出来,越野圈的土壤比我们想象的小。能玩越野的,除了那帮狂热的硬派迷之外,大部分还是“用于显示圈层”,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标签。
说到底吧,也就两种可能:一是这个场地真有人去体验,觉得“这是未来的人生新宠”,二是,热闹几天,就算场地建得再棒,那些所谓的“多样驾驶”,还能坚持多久?特别是在新能源还在摸索的阶段。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说要让更多人了解新能源,怎么看怎么像宣传自家的硬核货,就像那些广告说“未来已来”,其实还是个试错过程。
反正我是看够了,现在的“体验场”也就那么回事,一日游、试驾、手游式的感受,还能装几天。到头来,最关心的,还不是那些场地是不是真能跑得动,还是折腾出来的热闹一阵风,看热闹的多,还是走心的少。这次比赛、这场地,能玩出新花样,还是得等时间检验。问题是,你愿意为了这些“多样体验”掏那么多钱吗?还真有人敢赌一把吗?我倒是挺怀疑的,这么操作,粉丝真不翻车?
全部评论 (0)